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出門問問發布無線智能耳機,李志飛:語音交互的下一個爆點

出門問問發布無線智能耳機,李志飛:語音交互的下一個爆點

李根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AI公司出門問問又出了新品類產品。

這次是一款可觸控無線智能耳機——小問智能耳機TicPods Free。

出門問問創始人及CEO李志飛,並不迴避該款產品立項之始對蘋果AirPods的追逐,而且他認為TicPods Free在音質方面已經跟AirPods達到了同一水平。

在設計上,小問智能耳機TicPods Free有兩個獨立的無線耳塞,小巧迷你身材,單個6.75g的重量。同時,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能夠恰到好處地貼合耳翼輪廓,並且配備IPX5的防水等級,日常汗水和雨水都能防禦。

續航上,一次充滿電可聆聽4小時,搭配便攜充電艙共提供長達20小時的聆聽時間,可以滿足隨時在線的日常使用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小問智能耳機TicPods Free在智能交互方面的嘗試。在用戶使用過程中,想要切換音樂、控制音量、接聽/掛斷電話、喚醒語音助手,只要「撓撓」即可。

「撓撓」區位於小問智能耳機TicPods Free左右耳機外側的條紋觸控區,使用者完全不用從口袋中掏出手機,只需在耳機的「撓撓」區滑一滑、點一點即可完成相應功能,操作更加簡單便捷。

出門問問介紹了幾個主要的場景:

1)接電話,用手指輕輕雙擊小問智能耳機TicPods Free的「撓撓」區,即可接聽電話,長按2秒拒接電話;通話結束時,再雙擊「撓撓」區,即可掛斷電話;

2)聽音樂,用手指上下滑動,就可以將音量調整到合適的大小;不喜歡聽現在播放的這首歌,可以雙擊「撓撓」區,切換到下一首;

3)需要語音助手,長按右耳機「撓撓」區2秒即可喚醒。

除了「撓撓」觸控交互和入耳檢測等人機交互方式外,小問智能耳機TicPods Free還支持多個智能語音助手,包括蘋果語音助手Siri、谷歌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以及出門問問虛擬個人助理VPA問問等。

售價方面,零售價499元起,已開始預售。

出門問問方面稱,無論是安卓手機,還是蘋果手機,都可以長按右耳機「撓撓」區2秒喚醒語音助手,讓使用者可以更輕鬆地與喜愛的語音助理進行交談。

李志飛認為,在語音交互的大背景下,耳機有潛力成為僅次於手機的智能產品品類。他對此懷抱信心,也是出門問問堅定軟硬體一體落地AI的體現。

在發布後,李志飛還接受了媒體群訪,量子位將其關於智能耳機的問答進行了編輯整理,一併同步,讓大家直觀感受這位出門問問創始人對AI交互和AI產品趨勢的思考。

出門問問創始人及CEO李志飛

Q:什麼時候開始耳機立項?

李志飛:我們不掩飾對蘋果的關注,AirPods出來以後我們就開始琢磨,時間點是2016年9月。正式立項可能是2017年3月-4月,整個工程研發大概7-8個月。

Q:出門問問現在產品線是如何劃分的?

李志飛:以前按功能分,現在有功能的分法,也有產品線的分法,比如智能耳機跟用戶體驗特別相關,就需要專門負責的人,從結構、DSP、軟體開發、產品經理等,目前公司內部在消費電子這塊有三個比較大的產品線,一個是智能耳機,一個是智能音箱,一個是智能手錶。

Q:對無線智能耳機市場是怎麼看的?

李志飛:據我們所知,AirPods如果產能跟上,2017年賣1500萬台是沒問題的,但實際可能賣了800萬~900萬台。原因在於AirPods是一個高難度的產品,聽說組裝比iPhone還難,它們確實比我們做的還小,想要把各方面功能裝進這麼小的產品里良率等方面還是面臨很大挑戰。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蘋果沒有花大力氣去推,在我看來,這是蘋果這幾年來除了iPhone以外,我認為最革命性、體驗性最好、最解決用戶痛點的一個產品。但蘋果沒有大力去推,我覺得可能跟產能還是有一定關聯的。

總得來說,我覺得今年(2018年)全球兩三千萬台這個希望還是很大的。

Q:你們的銷量預期呢?

李志飛:因為我們很快會在海外發,所以中國和美國加起來,我們自己給自己定的目標:可能是五六十萬台。

Q:後續還有什麼產品規劃嗎?思路是什麼?

李志飛:我們做產品的思路,第一是看產品是不是跟語音交互有關係。所以你看我們現在的車裡面,家裡面,耳朵上,手腕上,未來可能在眼鏡上,這些都是語音交互非常重要的場景。

第二是看市場上是不是有成熟的技術,還包括品類是不是被蘋果、谷歌、亞馬遜等這些大品牌做過基本的教育。因為我們作為一個初創公司,研發上有那麼大的不確定性,當你的品牌沒那麼強的時候,如果做的產品品類還沒有被教育,這是非常非常艱難的事情。所以這是一個大的原則。

所以,品類我們選的話,都是說跟語音交互有關係,語音互動式能夠提升整個體驗的,技術算是稍微成熟一點的,這個類別有一定教育的。

例如,今天的這種VR/AR眼鏡可能還是符合我剛剛說的第一個條件,可能第二、第三條件都沒有符合。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沒有去做。

Q:怎麼看耳機在語音助手裡的角色?

李志飛:在智能手錶、音箱、耳機、車載、電視、手機所有這些設備裡邊,未來到底哪個設備它是成為中心?當然,今天很顯然肯定手機為中心的,但是未來可能三五年以後,手機是不是還是這樣支配性的,不確定。

我自己覺得耳機這個產品,如果能解決一些最基本的問題,比如戴在耳朵里好看、無感,還有續航問題,交互做到很好,儘管在語音交互,我覺得它成為僅次於手機的中心位置,是非常有前景的。

像今天我們講的耳機和手錶配合,這可能打造了一個新的維度,以前跑步的時候,很多人把手機綁在胳膊上。過去我們的智能手錶做了很多嘗試,比如3G、獨立通話。

但是坦白說,體驗還受到一些限制,是因為3G本身挺麻煩,不是一號多終端,需要另外再弄一個號碼再實名認證。其實今年你看蘋果手錶獨立通訊出來,在國外都是一號多終端,一個號碼跟手機是一致的。

Q:你們內部對智能耳機的定位呢?

李志飛:我們定位肯定是交互的入口。但是今天,尤其是AirPods,喚醒不方便就已經限制了很多人當成藍牙耳機用,沒有那麼多進行語音交互。

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趨勢,想像一下,在極端情況下有有一個手機+耳機,尤其是安卓手機,我的語音體驗可以做的很好,我也不用手機,導航這裡面全部播出來,打電話按住等等的操作。當然,這更多是整個社會的用戶習慣,對我們來說,長遠來說我們肯定把它當做交互的入口去做,甚至可能比別的設備更作為入口。

在未來語音交互裡面,智能耳機是一個中心的地位,好像別的反而是它的配套的感覺。但短期來講,還是把基礎的藍牙耳機的基礎體驗,大小、美觀、觸摸、外觀等AirPods還沒有解決的痛點來解決掉。

Q:那智能音箱呢?

李志飛: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在不同場景下,未來的設備肯定是多元化的,這是整個科技的趨勢。今天手機佔95%~98%的時間,本來就是不合理的事情。未來,用戶和互聯網去交互的設備媒介,可能就會碎片化,這個已經是越來越明顯了。尤其是你在開車的時候,你在家裡的時候,你在跑步的時候,手機已經不太合適。像我自己,會下意識降低對手機的依賴,我會故意把手機兩個小時放在那裡,逼著我自己不去拿。

手機今天是有點像鴉片的感覺,確實是佔用了我們太多的時間,使得我們的時間在低效率的使用。刷朋友圈五分鐘刷一次和一個小時刷一次,你的生活品位、信息有什麼變化嗎?沒有。

但很多人把時間浪費在不停的刷。整個科技應該做的事情,是利用一種新的科技形態,促進人去使用這些科技的產品變得更高效、更有質量。

加入社群

量子位AI社群13群開始招募啦,歡迎對AI感興趣的同學,加小助手微信qbitbot5入群;

此外,量子位專業細分群(自動駕駛、CV、NLP、機器學習等)正在招募,面向正在從事相關領域的工程師及研究人員。

進群請加小助手微信號qbitbot5,並務必備註相應群的關鍵詞~通過審核後我們將邀請進群。(專業群審核較嚴,敬請諒解)

誠摯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編輯/記者,工作地點在北京中關村。期待有才氣、有熱情的同學加入我們!相關細節,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復「招聘」兩個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量子位 的精彩文章:

機器這次擊敗人之後,爭論一直沒平息

TAG:量子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