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戒《從藏族冷兵器看漢藏關係:具裝鎧》

不戒《從藏族冷兵器看漢藏關係:具裝鎧》

原標題:不戒《從藏族冷兵器看漢藏關係:具裝鎧》


不戒,原名龔劍,畢業院校: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系。 2000年開始常年深入藏區收集各地區的藏刀、長矛、盔甲、火繩槍等,歷史十餘年確定了藏武備研究方向及理論框架,正撰寫《藏武備》。近年從事古法刀劍複製和傳統金工技藝研究工作。


《藏族長矛的傳承》 2005年《輕兵器》


《戚家刀收藏與辨識》 2006年《收藏界》


《唐刀—大唐不滅的傳說》 2006年《兵工科技》

《藏兵天下》 2006年《收藏界》


《藏族土司佩刀考》 2007年《時間藝術》


《雪域藏刀》 2009年《收藏界》


《藏密金剛杵的源流與鑒藏》 2011年《收藏》


《從藏族冷兵器看漢藏關係》 2012年《北京國際藏學研討會》專題報告


《尋刀記》CCTV7軍事頻道 2014年拍攝


《我從漢朝來》 CCTV9記錄頻道紀錄片 2015年拍攝



圖片17:法會上的「窮松瓦」


(二)藏族具裝鎧

藏族甲胄除了人甲還有馬甲,在五十年代西藏拉薩地區某些法會中仍然可以見到(圖17)(陳宗烈攝影),馬甲在藏區流傳時間接近1500年。漢代中原地區也已有馬甲出現,當時出現的馬甲多為皮革製作的。文獻資料所記載的在東漢末年就有較為完整的馬甲,又稱馬鎧。


曹操在《軍策令》里,記敘「袁本初鎧萬領,吾大鎧二十領;本初馬鎧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見其少遂不施也,吾遂出奇破之。是時士卒精練,不與今時等也」。可見當時已經出現完整度很高的馬鎧,並且數量很少。


而進入到南北朝時期,馬鎧大量裝備,此時稱馬鎧為「具裝鎧」,該時期的戰爭記錄中,具裝鎧經常是以數萬記載,材料上鐵鎧甲與皮甲混用。同時期的具裝鎧在壁畫、陶俑中集中大量出現,出土的壁畫和陶器細緻體現那個時期的具裝鎧的樣式。


隋朝基本延續了南北朝時期的甲胄形制,武士著兩襠鎧和明光鎧,明光鎧並逐漸成為主流,戰馬依然延續具裝鎧。而中原地區遼、金之後就再無大規模地裝備具裝鎧。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博物館保存一套完整的藏族武士甲胄和馬甲(具裝鎧)(圖18),幾乎完整再現中原漢、唐甲胄和馬甲造型。藏族的具裝鎧實物是中國盔甲歷史上唯一保存下來的具裝鎧,它既基本保留了漢、唐及兩晉南北朝時期具裝鎧的所有特徵,又具備了藏民族獨有的特點。



圖片18:藏族具裝鎧(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漢、兩晉、唐時期具裝鎧主要由面簾、雞頸、當胸、身甲、搭後和寄生組成(圖19、20)(楊弘 《中國古兵器論叢》)。除了面簾和寄生之外,其餘都是用長方形甲片連綴成。面簾為整片,基本隨馬臉成型,雙眼開孔,兩耳間裝飾纓飾。


寄生則在鞍子後,裝飾為扇形,應是一種為美觀而產生的部件。具裝鎧也是有鐵制和皮質兩種,曾侯乙墓出現的具裝鎧就是皮革髹漆彩繪製成。而北燕時期馮素墓出土的具裝鎧為鐵質。


圖片19:南北朝具裝鎧



圖片20:漢、唐壁畫中具裝鎧 (2)


藏族具裝鎧同樣分為面簾、雞頸、當胸、馬身甲、搭後、寄生。中原地區的漢、唐、南北朝,甚至是高句麗、日本古墳期出土的面簾都是整體鍛造,而藏族的面簾是以大型鐵甲作為馬面正面,小型甲片附在大型甲片兩側串聯而成,使整體面簾能隨馬臉變化而束緊。


小甲片鍛造非常有特點,呈四方形,四角開空,中鍛乳突,甲片下層是革層,用皮繩連綴甲片和基層,四小片甲片相聚四孔用一乳突銷釘遮蓋,製作工藝精湛,構思巧妙。面簾中大型甲片往往飾金銀花飾,有四合如意紋、山字紋、迴文、萬字等等,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圖21)(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圖片21:藏族具裝鎧面簾


藏族具裝鎧中的雞頸是由三部分組成,形成左中右三部分,三部分由帶扣串聯,每部分都是由四方乳突小甲片連綴而成,基層為革(圖22)(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圖片22:藏族具裝鎧雞頸

而「當胸、身甲、搭後」形狀與壁畫中的南北朝具裝鎧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甲葉為長條型甲片編聯而成,與身甲甲葉開孔、結構相似,最下排甲葉最長,與身甲最下層甲葉最大的製作方式相同。


現存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博物館藏族明代具裝鎧的「當胸」完全採取革質,並施以彩繪,說明具裝鎧已經完全藏族本地化(圖23)(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圖片23:藏族具裝鎧皮當胸


中原南北朝時期具裝鎧甲葉都是方形鐵甲或皮甲,而藏族的具裝鎧甲葉都是長條形,與人甲相同,南北朝時期的面簾多是整體成型,少量壁畫敦煌壁畫顯示使用小甲片拼接成面簾,藏族面簾多是小甲片編聯而成。經研究推斷,應該是西藏特有高原氣候因素造成整體大面積的鍛造有難度,故而採取小甲片成型,然後編連而成整體具裝。這樣的工藝不僅降低了施工難度,同時顯示了藏族工匠高超的技藝。(未完待續)


本文已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圖文由作者提供


本文曾發表於《收藏/拍賣》2013年第一期


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後台。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圖文由作者提供。

如願意接受本微信號信息,可按右上角「樂藝會」訂閱。更多精彩藝術生活鑒賞與創造見證與您分享。 歡迎轉發。歡迎關注訂閱。 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藝會 的精彩文章:

先秦宮廷樂隊的演奏場面:鑲嵌畫像紋壺上的美妙世界

TAG:樂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