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皇帝連自己愛吃的菜,都不能夾第三筷子?
關於皇帝吃飯的故事,我們一般從兩個方面得知,一方面是小說、影視作品中看到,一方面是從溥儀寫的《我的前半生》里看到的。但實際上這兩方面的內容都不準確。
皇帝描述不準確嗎
溥儀登基的時候才3歲,退位才6歲,經歷的大事,一個就是登基,一個就是退位。其實溥儀描述的是在重要慶典的情況下,皇帝是如何傳膳的。真正皇帝的日常生活,沒有那麼繁瑣,哪怕是最奢侈的慈禧,也不會頓頓飯那麼麻煩,那一天別處理國家大事了,光吃飯就夠了。
皇帝吃飯比較準確的描述
其實皇帝吃飯比較準確的描述,就是雍正王朝里雍正吃飯的樣子,在南書房一邊看摺子,一邊在桌上擺幾個愛吃的小菜,所謂傳膳,其實是身邊太監知道皇帝愛吃什麼,皇帝最近身體如何,應該吃什麼,揣摩皇帝啥時候可以用膳,再安排御膳房做菜。
南北大財滿漢全席怎麼來的
滿漢全席,基本上是晚清的時候,皇宮內婚喪嫁娶,請客吃飯的時候,才會上所謂的滿漢全席。因為清早中期,皇帝都很節儉,國家窮嘛。乾隆雖然好奢華好女色,但對吃並不重視,因為這些皇帝都認為吃飯浪費時間。只有到了清晚期的時候,皇權受到各方的質疑和威脅,才要擺出排場來,造聲勢,讓普通百姓知道自己跟皇帝相差甚遠。
皇帝用膳與皇帝上朝都是謠傳
關於皇帝用膳這個話題,基本上跟皇帝上朝一樣。按照小說和影視劇里的設置,似乎皇帝天天都要傳膳,天天都要上朝。其實不是,傳膳這事兒至少要有重大節假日才會有。而上朝基本上一個月上一次朝,就像咱們現在公司的「月例會」一樣。
皇帝的飲食很克制
其實皇帝吃飯確實不能肆無忌憚,當然明朝皇帝不管這套,還有胖死的明朝皇帝。但清朝皇帝基本上都是瘦子,他們講究吃8分飽。甚至部分皇帝還過午不食,以吃清淡為主,比較注重養生。因此說最愛吃的菜也不會過三筷子,也不能說完全錯。
清朝皇帝在自我約束方面,確實是最強的。只是民間老百姓以為當皇帝的好處,就是吃遍天下美食,玩兒遍天下美女,因為那會兒的窮人吃不上飯嘛,因此幻想的皇帝就是吃不完的菜。


TAG:網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