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曾率8千人擊退5萬敵軍,死後成為民國歷史上的「國葬第一人」

他曾率8千人擊退5萬敵軍,死後成為民國歷史上的「國葬第一人」

民國有一人,他是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曾率8千人擊退5萬敵軍。他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第一件是積極響應孫中山的號召,在辛亥革命時期於雲南領導了推翻滿清政府統治的新軍起義;第二件是幾年後為了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積极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軍起義。正是由於他的不懈努力,才使得革命勝利的果實不被袁世凱所竊取。他是誰?他就是史上著名的、最無爭議的民國軍閥:蔡鍔。

武昌起義後,革命的浪潮迅速席捲中華大地,南方各省紛紛響應。轉眼間,清朝的統治便土崩瓦解。當時就任雲南都督的蔡鍔,與革命黨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領導新軍響應武昌起義,並成立雲南軍政府。他在出任雲南都督期間,大力發展雲南的經濟,改善百姓的生活,由於他勤政愛民,雲南當地的老百姓都十分的愛戴他。

但是風雲突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不足100天時,為了徹底的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孫中山和袁世凱達成了協定。由袁世凱出面勸滿清皇帝退位,而孫中山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不願再看到祖國流血流淚,便將民國總統讓給了袁世凱。就這樣,勝利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在成為國家領袖後,袁世凱的狼子野心徹底的暴露,為了自己稱帝。不惜和列強簽訂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以此想獲得列強支持,對內則進行嚴酷鎮壓。公元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在北京稱帝,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

袁世凱的這種做法,違背了國人的意志,迅速激起了全國各地人民的激烈反對,孫中山也極力的奔走,準備進行武裝討伐袁世凱。但是各地的軍事實力還不成氣候,實力上也還不足以抗衡強大的北洋軍政府。在這其中,唯有雲南不同,這裡的新軍 清一色都是蔡鍔帶出來的,北洋的勢力幾乎沒有滲透到這裡。

在得到袁世凱公然推翻共和體制,宣布復辟封建帝制的消息後,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愛國人士在1915年12月25日向全國發出通電,宣布雲南獨立,反對帝制,武力討袁,推舉唐繼堯為都督。組織護國軍,以蔡鍔、李烈鈞為護國第一、二軍總司令,統兵出征,分別挺入四川、廣西等地。

1916年元旦當天,雲南軍政府發布討袁檄文,曆數袁世凱二十大罪狀,號召全國軍民共同討伐倒行逆施的袁世凱,用身體和鮮血來捍衛共和民國。

1916年1月16日,蔡鍔麾下的劉雲峰梯團抵達滇川接壤之新場,次日攻佔橫江,21日攻佔敘府。由於護國軍作戰勇猛,貴州護軍使劉顯世也同時宣布貴州獨立,並派出麾下士兵協同雲南護國軍作戰。

見此態勢,惱羞成怒的袁世凱隨即派大將張敬堯率5萬北洋精銳南下,想一鼓吃掉蔡鍔。而此時的蔡鍔身邊只有區區的8000士兵,敵人是自己數倍,這場戰該怎麼打?就在其他護國軍為蔡鍔捏了一把汗的時候,在蔡鍔的出色指揮下,麾下部隊勇猛作戰,一舉將來犯的張敬堯5萬大軍擊潰。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進攻雲南計劃失敗後,其他各省的軍閥紛紛脫離北洋而獨立,再加上外交上的接連受挫,袁世凱被迫撤銷帝制,恢復共和,並於數月後病逝。

而護國軍的靈魂——蔡鍔將軍,也在此次護國運動中,因抱病指揮軍隊,沒有時間去治病,終於在11月8日上午,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1917年4月12日,北洋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蔡鍔將軍舉行了隆重的國葬,他也成為了民國歷史上的「國葬第一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米蟲 的精彩文章:

古代五大戰神的臨終遺言:白起悲哀、項羽絕望、韓信悔恨!

TAG:歷史小米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