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包辦孩子一切!母愛如何成為枷鎖?醫生用這種治療方式化解矛盾

包辦孩子一切!母愛如何成為枷鎖?醫生用這種治療方式化解矛盾

愛子如命,包辦一切,即時兒子成家後也不放手。長沙60歲的王女士的「愛」成為「枷鎖」,讓家庭關係陷入僵局。1月20日,在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精衛樓九樓,王女士一家接受了薩提亞家庭治療。

長沙的王女士今年60歲,小時候因父母工作忙外出,很少享受父母的關愛,三年級起就自己管理自己,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並把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

結婚後,王女士更是里里外外一把手,當然,家裡大小事務都要聽她的。她對老公要求也高,炒個菜洗個碗都要站在身後指手畫腳,家裡經常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不斷。

王女士愛子如命,包辦了兒子李先生的一切。李先生29歲結婚後,王女士仍幫兒子洗內衣內褲與襪子,要求兒媳早起為兒子準備早餐、擦鞋洗衣服等。後小夫妻無法忍受獨自搬出去住,她仍每天打電話詢問兒子的飲食起居,定時與老公來兒子家搞衛生,指責媳婦沒有把家裡收拾的乾淨整潔。

2015年開始李先生因多種原因患上雙相情感障礙。對此,王女士每天焦慮不安,擔心他是否按時吃藥,擔心他發病,常常偷偷抹眼淚。2018年1月,李先生病情複發,到湖南省腦科醫院入院治療。這下,王女士更是著急上火。

「我爸媽也有病,你們要他們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李先生住院後對醫師講,成人精神科男病房主任李新純副主任醫師在仔細了解其家庭情況後,建議全家一起做家庭治療。治療開始,王女士與其老公對治療很阻抗,反覆聲明父母雙方沒有問題。在諮詢師的引導下,就「兒子不要母親太關心自己」這件事分別畫兒子與母親的冰山。

從兒子的冰山上,王女士看到兒子的感受是「煩躁、憤怒」,兒子的想法是「我都結婚了,你們還圍著我轉,我自己沒用,你們不相信我有能力照顧好自己」,兒子的期待是「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希望媽媽把我看成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兒子的渴望是「被認可、被支持、被接納、被信任」,進一步看到兒子發病時的表現與他的期待與渴望有關。通過看兒子的冰山,王女士也看到了自己的行為讓兒子內在價值感低、安全感差,不能與人很好的連接。王女士表示今後會盡量少幫兒子做事。

在畫母親的冰山,家庭成員看到了母親對兒子疾病的擔心、焦慮及辛苦付出後不被大家理解的委屈,母親的想法與期待,以及母親辛苦付出後渴望被理解、被認可、被接納的心情。

諮詢中,諮詢師還通過畫「原生家庭圖」讓大家理解到王女士小時候缺乏父母的關愛,渴望父母疼愛,因此希望在兒子身上不留下同樣的遺憾。她拚命去愛兒子、幫兒子做事的動機,實際上是在滿足「自己的內在小孩與需求」。

通過「雕塑」、「角色扮演」等技術展示家庭中相互指責、爭吵抱怨等生活相關問題,諮詢師讓家庭每個成員去體驗家庭的系統性、家庭過去發生的事情對現在帶來的影響,以及今後應怎樣改變等,不知不覺。

諮詢進行了兩個小時。諮詢中,王女士留下了激動的淚水。一家人都表示,收穫滿滿。

鏈接:薩提亞模式

薩提亞模式是由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專家維琴尼亞·薩提亞(Virginia Satir)女士所創建的理論體系,是從家庭、社會等系統方面著手,更全面地處理個人身上所背負的問題一種心理治療的新方法。其治療最大特點是著重提高個人的自尊、改善溝通及幫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癥狀",治療的最終目標是個人達致"身心整合,內外一致"。正如「維納斯的美--人生不必追求完美」,是處理家庭問題以及精神疾病的有效治療手段。

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李新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瀟湘名醫 的精彩文章:

老人頻繁夢見跟人打架多次掉下床,醫生:這是病,得治

TAG:瀟湘名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