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知道中國古代在世界上有多「紅」嗎?

你知道中國古代在世界上有多「紅」嗎?

紅色,是血液的顏色,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流行色」。在古代由於染色工藝及用料的限制,顏色也有了三六九等之分。

絳赤朱丹紅,是中國古代對於紅色的描述。而這些紅色的區別和用途也各不相同。

絳:大赤也

絳色作為顏色,最早是由絳草提煉而出,流行於西南的少數民族之中,秦始皇統一中國,漢人同民族貿易雜居,由於人們對紅色的喜愛而逐漸在中原流行。這種濃重的紅色,在漢朝用的尤其廣泛,以老師教授學生作為帷帳最為普遍,因此後世也有了「絳帳待坐」、「絳帳授徒」等成語。

赤:朱深曰赤

「赤」是比「絳」稍淺,比「朱」偏暗的紅色。《尚書·洪範》中說:「赤者,火色也」在古代赤色就是火的顏色,而按照五行的說法,南方屬火,赤色自然也是「南方色」,因此古人將主宰南方的神靈稱為「赤帝」,而崇尚紅色的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更是將自己稱為「赤帝之子」。

另一方面,「赤」在甲骨文、金文以及小篆的書寫上(如上圖所示),彷彿把人放在火上烤,人被烤出來,自然是暗紅色的。如此定義頗有一些嚇人,但是「赤」色偏暗,確實是不爭的事實。

朱:朱紅如日中之色

「朱」是先秦時古人認為最純正的紅色。

周朝為火德,尚赤,並給了紅色正統地位。在周朝,朱紅被視為正色,具有高於其他各種顏色的地位。祭祀時,天子、諸侯都要穿硃紅色的衣服。而天子所佩戴的護膝也必須是朱紅,諸侯則是赤紅。

清代文字學家曾註解《說文解字》,」大紅如日出之色,朱紅如日中之色,日中貴於日初。」其中的大紅指的是絳色,可見硃色高貴也不是一朝一代的了。

丹:口如含朱丹

「丹」是比較鮮亮的紅色,是由石料提取而出,在古代就是巴郡、南嶽出產的紅色石頭。據《史記》記載,巴蜀有一位名叫清的寡婦,祖先在重慶挖掘丹礦,世代經營成為富豪,連秦始皇都對她倍加仰慕,為她修築了一座「懷清台」。

但是,「朱」和「丹」在後世的使用當中區別卻並不大。《康熙字典》對「丹」的解釋,索性就是「以硃色塗物」。而在《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更是用「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來形容卓文君的美貌。

紅:紅紫不以為褻服

」紅「作為今天所有紅色的統稱,最早卻只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粉紅色。

《說文解字》里說:「紅,帛赤白色也」意思就是紅和白的混和色。古人對粉紅,並不想我們今天的少女心,相反,粉紅和紫色是不嚴肅的,《論語》中就有:「紅紫不以為褻服」一說。一是就是粉紅色的衣服是有傷風化的。但是,「紅」到了清代,便不在那麼有嚴謹的劃分,在百姓口中,紅色逐漸成為各種「紅色」的統稱。

到底有多」紅「

由於紅色自身鮮艷熱情的特點,紅色向來是一個中國人喜歡的顏色,在明朝,由於皇家為朱姓,國家政治和文化中都提倡使用紅色,所以漸漸的,紅色文化滲透到了中國的各個方面成了民族的代表。 

而在這之後,紅色更是可以算國人之魂,意味著平安、喜慶、福祿、康壽、尊貴、和諧、團圓、成功、忠誠、勇敢、興旺、浪漫、性感、熱烈、濃郁、委婉;意味著百事順遂、驅病除災、逢凶化吉、棄惡揚善……

而在現代,紅色更是代表烈士的鮮血,是國旗的顏色。它吸納了朝陽最富生命力的元素;採擷了晚霞最絢麗迷人的光芒;蒸騰著熊熊烈火的極溫;凝聚著血液最濃稠活躍的成分;糅進了相思豆最細膩的情感;浸染了楓葉最成熟的晚秋意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強大的晉朝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滅亡的呢?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