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壺適茶,因茶選壺,千萬別亂點鴛鴦譜
拿到一把新的紫砂壺,第一步該做什麼呢?很多人肯定以為是開壺,那麼,在養壺的第一步,你就做錯了!
所謂「一壺事一茶」,養壺的第一步應該是選擇茶葉。
那是不是可以隨意選擇茶葉呢?當然不是。紫砂的雙氣孔結構,茶壁會吸收茶汁,時間久了,壺內盛上白水也會有茶香。所以建議:一把壺決定好了用哪一種茶葉養,最好就不要再改了。如果你今天泡岩茶,明天泡綠茶,這把紫砂壺泡出來的茶,恐怕會有二合一的味道吧?
從泥料分,紫砂壺泥料主要分為:紫泥、紅泥、綠泥。
1、紫泥
最常見的典型紫砂泥,廣為市場所用。
分為:清水泥、天青泥、底槽青三種。
清水泥:色澤古樸,使用長時間後顏色變得紅而不艷。
適合沖泡茶類:普洱茶系列,輕焙火烏龍茶生茶,鐵觀音。
天青泥:色澤呈青灰色,內含多種礦石顆粒,質感特殊,俗稱「鯊魚皮」。
適合沖泡茶類:輕焙火烏龍生茶。
底槽青:色澤穩重,因產於紫砂礦最底層,質地純而細膩,近代制壺名家廣泛使用。
紫泥壺氣密結構較合理,保溫性很好,很多茶都可以泡養,適茶性好。這裡主要考慮的是養壺時的變化,泡顏色相似的茶葉,可還原壺本身的顏色,推薦泡一些深色的茶葉(可高溫悶泡的茶葉,如普洱、黑茶、烏龍茶系列)。
2、紅泥
紫砂泥的主要泥種之一。
分類的區別在:原礦層的不同及風化程度、煉製拼制的差異。
朱泥:紅泥中之精品,是一種非常嬌貴的泥料,質地綿密柔滑,色澤溫潤,泥色為橘黃色,熱水淋後呈嬌嫩鮮紅色。
適合沖泡茶類:朱泥最適合泡的是鐵觀音,鐵觀音泡養的紫砂壺一般都會特別亮色,因為鐵觀音茶葉里含芳香油比較豐富。
小紅泥:是不加他料的嫩泥(淺灰、淡黃和黃紅色為主的雜色黏土稱「嫩泥」),燒制後會變成硃紅色,泥質細,砂粒微,密度大,結晶高。
大紅袍泥:古代用於增添紅泥艷潤調色之用,為傳說中最具神秘色彩之極品朱泥之一。
大紅袍泥燒成的壺紅潤艷麗,泥中極品,沖淋熱水後色變極大,呈紅中帶紫,養壺時易現「包漿」之美。
紅皮龍:原名野山紅泥,泥色為紅褐色,燒成後為紅色,久用後越發紅潤。
降坡泥:紅泥與黃段的混生礦,色澤黃中帶紅,燒成後壺中黃砂隱現,成品水色滋潤,質感漂亮。
紅而不艷,色澤柔美是紅泥壺的特點,燒制時收縮比很大,熱脹冷縮十分容易開裂。
在泡茶時,不可貿然澆熱水,要先溫壺,久養後的壺格外紅潤,非常漂亮。紅泥壺密度大,透氣性差,所以聚熱揚香,是高香型茶類的最佳伴侶。
紅泥壺適合沖泡茶類: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普洱茶,綠茶、紅茶、龍井茶和台灣高山茶等高香型茶葉。
3、綠泥
綠泥分為段泥(原礦段泥、芝麻段、黃金段)和綠泥(本山綠泥、墨綠泥)。
段泥:也叫團泥,一種本山綠泥和紫泥的共生礦土。
泥料顆粒較大且疏鬆,燒成後呈米黃色,養成變化大,早期泥料容易吐黑。
綠泥:泥質較嫩,泥料為青灰泛綠色,成品壺色米黃泛青,養成後色潤溫亮。
綠泥壺顏色較淺,胎輕質疏,泡綠茶最佳。泡顏色較深的茶,壺壁吸附後,容易「吐黑」,不建議泡黑茶類的深色茶葉。
綠泥壺適合沖泡茶類:未發酵或輕微發酵的茶,比如龍井、碧螺春等綠茶類,也可以選擇白茶或黃茶。
從茶類分,茶葉分六大茶類:綠茶、紅茶、黑茶、黃茶、白茶和青茶。
綠茶,青嫩,不耐悶。
紫砂壺泥料首選:綠泥類,也可選擇紫泥類、紅泥類;
壺型:宜選用大口的矮壺,可避免沖泡過度,大小宜200毫升以上;
容量:200ml或以上均可。
紅茶,味甘,
香味悠長,紅湯紅葉。
紫砂壺泥料首選:紫泥類、紅泥類、降坡泥等泥料均可;
壺型:較高深、窄長的壺身,可使茶香甜醇、滋味醇厚;
容量:200ml或以上均可。
黑茶,湯色濃厚,
需悶泡 。
紫砂壺泥料首選:紫泥類(生普、熟普皆可),綠泥類(可泡生普);
壺型:壺腹較大的壺,可避免茶湯過濃;
容量:200ml以上。
黃茶,香味鮮醇,
黃葉黃湯。
紫砂壺泥料首選:紫泥類、綠泥類、紅泥類等所有泥料均可;
壺型:口蓋較大的壺,可充分展現茶特有的清香和滋味;
容量:200ml以上。
白茶,湯色淺淡。
紫砂壺泥料首選:紫泥類(底槽清為佳),綠泥類均可;
壺型:壺口大、容量大的適合白牡丹;貢眉壽眉因有粗大的茶梗,可選用壺口大,壺身高的紫砂壺;全部由芽頭製成的白毫銀針可選用壺腹較窄的壺形;
容量:300ml以上。
青茶,色澤清潤,
高香耐泡。
紫砂壺泥料首選:紅泥類;其次紫泥類、綠泥類、降坡泥均可;
壺型:壺型宜矮不宜高窄,因壺壁較短,壺內空間小,使茶葉更容易浸潤於水中,可最好地釋放茶香特質;
容量:80ml至200ml。
最後,總結給大家一個小規律:茶湯的顏色,最好比泥料的顏色淺!遵循這個規律,平時再注意「呵護」好你的紫砂壺,養成一把好壺,絕對妥妥地!
一般來說,紫砂壺是不挑茶葉的,任何一種茶葉都可以用紫砂壺來沖泡。但因壺適茶,因茶選壺,什麼泥料泡什麼茶,這些都是非常有講究的。


TAG:神州茶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