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大山人之朱耷字畫收藏價值

八大山人之朱耷字畫收藏價值

都說朱耷人生坎坷,但正是他獨有的身世背景造就了他的藝術品格。朱耷就是八大山人,大名鼎鼎的「清初四僧」之一,他到底經歷了什麼?為何會留下「墨點無多淚點多」這樣悲壯的詩句?

朱耷,即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畫家,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他是中國畫一代宗師,本是皇家世孫。明亡後卻削髮為僧,成了亡命之徒,後來改信道教的他長期隱居於南昌青雲譜道院。朱耷擅書畫,作品以花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鍊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作品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朱耷還擅長書法,能詩文,也是用墨極少。

崇禎十七年,明朝滅亡,朱耷時年19,不久父親去世,內心極度憂鬱、悲憤。受此重擊的他開始裝聾作啞,隱姓埋名後潛居山野,從而以保全自己。在朱耷的畫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種奇特的籤押,彷彿鶴形符號,那是以「三月十九」四字而寫成的明朝滅亡的日子,朱耷以此寄託對故國的輓歌與深切之情。

順治五年,朱耷的妻子亡故,他帶著弟弟去出家並自此改名雪個。24歲時,更號個山和個山驢。順治十年,朱耷28歲時,他將母親接到新建縣的洪崖寺,在耕庵老人處受戒稱宗師,住山講經,隨從學法的有一百多人。

朱耷生活清貧,時常是蓬頭垢面,他喜歡喝酒,酒醉時則大筆揮毫,一畫就是十多幅,山僧、貧士、屠夫、孤兒向其索畫,他總是有求必應且慷慨相贈。朱耷36歲時想「覓一個自在場頭」,於是他找到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寧觀。也在這一年他改建了天寧觀,並更名為「青雲圃」即後來的「青雲譜」。

康熙十七年,朱耷53歲,臨川縣令聞名找到了他,連拖帶拽地非讓他到臨川官舍作客,一呆就是幾年。這件事積鬱了他心中的苦悶,他撕裂僧服佯裝瘋癲,獨自走回了南昌。一年多後,他回到青雲譜,並在這裡度過「花甲」。他62歲開始不再做住持,把道院交給他的道徒塗若愚。

朱耷60歲時開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題詩作畫,他在署款時常把「八大山人」四字連綴起來,彷彿象「哭之」、「笑之」字樣,以寄託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他的弟弟朱道明也是一位畫家,風格與朱耷相近且更加粗獷豪放。朱道明的書畫署名為牛石慧,把這三個字草書連寫起來,很象「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對滿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他們兩兄弟署名的開頭都把個朱字拆開,一個用「牛」字,一個用「八」字。這樣隱姓埋名,可謂用心良苦。

朱耷晚年住在南昌城內北竺寺,好友澹雪死後,朱耷外出雲遊作畫,這是朱耷創作旺盛時期。最後,他在南昌城郊潮王洲上搭蓋了一所草房,題名為「寤歌草」。朱耷就是在這所草屋中度過了他孤寂、貧困的晚年,直至去世。

八大山人的藝術鑒賞。

八大山人可謂「水墨全才」,水墨寫意畫中有專擅山水和專擅花鳥之別,朱耷則是兩者兼而善之。他的山水畫近師董其昌,遠法董源、巨然、郭熙、米芾、黃公望、倪瓚諸家。比起山水畫來,朱耷的花鳥畫創作更具有他風格個性的典型性,魚、鳥都作「白眼向人」狀,以抒發他的憤世嫉俗之情。

朱耷花鳥畫最突出特點是「少」,用他的話說是「廉」。在他那裡,一條魚、一隻鳥、一隻雛雞、一棵樹甚至只蓋一方印章,都可以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前人所云「惜墨如金」,朱耷在這一點上可謂前無古人,後難來者。

朱耷的一生有著複雜的家學和宗教背景,他自小受正統儒家教育,早年出家為僧,二十多歲就已經「堅拂成宗師」,後又轉入道門。滿含禪機名號充分表明釋、道等宗教觀念對其思想和藝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是理解朱耷詩、書、畫、印藝術的一道神秘法門!

全球徵集項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