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宮的中華門,摘下門匾後,清朝人愣了,民國人也愣了

故宮的中華門,摘下門匾後,清朝人愣了,民國人也愣了

我們常說要「禦敵於國門之外」,到底這個「國門」在哪,沒有一個定論。可是在明清時期真的存在這樣一個國門,那到底是什麼門呢?

在北京故宮的皇城正南,有一個皇城大門,修建於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年間,因為古人都以南面為尊,所以這個門在明朝就有「國門」之稱。當年的大學士解縉還給大門寫了一幅對聯:

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在明朝,這個南大門就被稱為「大明門」。到了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本想建立一個「大順王朝」,要把「大明門」改成「大順門」,可是還沒等他換門匾呢,自己就失敗了,只能逃離北京。

等到了清朝順治年間,清朝人就把門匾改成了「大清門」,而且規定除了皇帝,皇后和皇太后,必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然後步行進入。

等到中華民國成立一周年的時候,民國政府決定將「大清門」改為「中華門」,但是這個牌匾是石頭做的,更換非常困難,於是就有人提出,別重新做了,直接在門匾的後面刻上「中華門」就好了,既省時又省力。

當人們把門匾摘下來,發現門匾的後面竟然赫然刻著「大明門」三個大字,原來早在200多年前,清朝人就把這招用了,最後沒辦法只好臨時做了一個木頭門匾懸掛上去。而原來的石匾現在放在首都博物館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姐的內涵你不懂 的精彩文章:

司馬懿的一個錯誤決定,400年的禍患,歷經隋唐兩朝5位皇帝才解決

TAG:姐的內涵你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