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味至濃時是故鄉

味至濃時是故鄉

這篇文章寫給我的先生、我的公公婆婆。

昨日和婆婆聊天不知怎麼說起,春節就快來了,婆婆說,出來這麼些年,今年還是頭一年不回家過年,那黯然的眼神低垂在餐桌上,她收拾著飯碗。

心不忍,像我這種不喜歡傷感氣氛的人,必須要再笑著說些什麼?

我笑說:怎麼了?怕想家?

婆婆還在抹擦著桌子,說:不是,你奶奶那麼大歲數了,每年過年都回去,今年肯定感覺不是滋味,而且聽你三嬸說你奶奶今年身體不好,幾乎都不愛出門,也不知他們怎麼過年?

我笑著和她搭了幾句什麼話現在已經記不清了,就是覺得當時心裡一酸,眼淚差點掉下來,轉身站起來借口去別屋找東西。

你永遠不能體會一個遠離故鄉人的心情,除非自己親身體會過。

而我只能遠遠的站在婆婆身邊,看那思念的洪水向她撲來,我知道我救不了她,她是那麼孤獨,我是那麼無能為力。

婆婆七月來到鄂爾多斯,之前在西安女兒家幫帶孩子,再之前在石家莊打工,多年漂泊在外,只是過年一定要回老家。

和她在一起你會發現她有一個特別的愛好,特別熱衷於尋找家鄉的影子。夏天和她去伊康山莊後邊散步,花草樹木里,看到和老家一樣的植物,她總是驚喜的告訴我,「這個咱們老家也有,叫......」;快到太陽落山的時候,總是感嘆,以前剛出去打工那幾年每次看到太陽落山心裡就特別不是滋味,就想老家,感覺傍黑(傍晚)就該下山回家做飯了;秋天我們一家到烏蘭活佛寺玩,興起又往後邊的烏蘭木倫河源頭走了走,河邊是一大片樹林,葉子已經泛黃,地上鋪著一層厚厚的落葉,特別美,她興奮極了,東跑西看,說這就和咱們老家秋天一樣,我和她站在樹下拍了張照,前些天要洗照片,她多次和我說要我把那張照片洗出來;過了十月份,快到腌酸菜的時候,她特別積極,先是和物業要了間空的儲物間,然後去集上買瓮、白菜、鹽,腌好後美滋滋的,每天都要去看看,這些天我們酸菜已經成了我們飯桌上的美食了......

其實,對於我公公婆婆而言,他們最大的心愿就是回老家把老屋修繕一番,然後種幾畝田,養一群雞,夏天去山上采蘑菇,冬天踩著雪到山裡砍柴(去年在老家過年我就見過,老屋偏房那一排整整齊齊的柴火),傍晚到前院奶奶家閑聊,說著家長里短。用我婆婆的話說,我們結婚了,他們想過幾年自由自在的生活。

原感慨,生活是何等的不易,自為人母,才覺孩子是父母心底無盡的惦念,才明白這樣簡單的日子之所以會成了奢侈,是因為父母在孩子面前永遠是犧牲,早已舍了自己,一心只為孩子。

我先生不善言,故鄉對他來說是埋在心裡的一壺酒,越釀越濃,在他眉頭無法化開,他不提起,而我知道。

16年秋天,他在發了這樣一段文字:

想起來故鄉的秋天

想起故鄉的秋天,第一想起的是故鄉的夕陽,想念他斜過山崗繞過樹影斑駁走入廳堂,這時屢屢炊煙升起,山野里勞作的人們開始下山,趕著車馬,紛說著收穫各自奔家。想起故鄉的花草樹木,想起他們不斷地凋謝枯萎、隨風飄搖,總讓人有一種特別的滋味,似世間一種離別。

如今四海為家,不聞鄉音,情思何遣,歲月又近中秋,不知故鄉人可好?

我讀完一遍又一遍,想了一遍又一遍,我該怎麼辦?

我回復他:這個中秋你還有我。不知是不是能聊以慰藉他荒蕪的內心。

如果非要把我和他的愛作比較的話,是他比較愛我,只憑他為了我,離了親人,忘了鄉音,丟下故鄉藍天白雲,這一程路是他先走向我。我和先生說好,等我們老了退休了,就回老家住,「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是他想要的生活,我現在給不了他,但願以後能補給他,但願。

寫下這個題目是因為前些天父親拿來殺豬菜,婆婆邊吃邊說,這種飯和咱們老家的差不多,我們吃了一遍,剩下的又熱著吃了一遍,應了那句:味至濃時是故鄉。

都說時間能治癒一切,可是它卻把「鄉愁」化得越來越濃,「這頭」與「那頭」始終是他們心裡的一段心酸路程。於是,凡是和「故鄉」有關的話題,我總是不敢輕易提起,而像春節這樣闔家歡樂的日子,我更是謹小慎微,我多次和先生說今年過年要準備的豐盛些,人多些。可我還是怕,怕就怕煙花再絢爛、周遭再熱鬧、飯菜再豐美他們心中惦念的還是故鄉那一間老屋,屋前奶奶家微亮的燈光。這份沒有人敢打破的思念里,我想我是一個小丑,扮演惹他們開心的角色,為家裡增添歡樂,讓他們覺得溫暖,可靠,唯願「此心安處是吾鄉」是我給他們最大的慰藉。同時,在小丑的世界裡獨自安撫自己滿心的愧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