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烏台詩案將蘇軾從政治舞台上逼走,這一切其實是王安石的錯?

烏台詩案將蘇軾從政治舞台上逼走,這一切其實是王安石的錯?

他能寫出大氣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他也感嘆人世無常,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他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於是在這世間,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蘇軾,作為一個因為作品受到賞識進入朝堂,卻又因作品受到封殺打擊的文學家,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蕭何了。大家都知道他因為文章中被故意挑出毛病而入獄,成為了後世有名的烏台詩案,文字獄。

烏台,也就是御史台,因為漢代時御史台外的柏樹上總會有很多的烏鴉停留,便也被稱作是烏台。縱觀整個烏台詩案的發生,最初其實是蘇軾對於王安石變法的不支持。

而且那個時候,作為詩壇,文學界的名人,蘇軾本應該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力,卻依然在詩中表達著對於新法的不滿和抨擊。其實他和王安石的初衷都是好的,但對於政策的看法實在是截然不同。再加上王安石被罷相後,新法落入一幫奸臣手中早就失去了最初的意義,變成了攻擊正直的人的一把利劍。王安石猜到了開頭,卻猜不到這結尾呀。

於是這些詩詞讓蘇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推上了政治的風口浪尖。神宗的默許下,蘇軾被抓進了烏台關了四個月。而這次被抓一看就是早有預謀,李定等人對他之前的所有詩詞進行翻案底,摳字眼的歪曲。可以說,蘇軾才思泉涌的諸多創作剛好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證據。從蘇軾的詩集中,他們找出了一百多首也證明蘇軾心有不軌。

如「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需中」,是誣衊青苗法;「東海若知明主意,應取斥鹵變桑田」,是反對水利法;「豈是聞韶解忘味,爾來三月食無鹽」,是攻擊鹽業法,等等。

往往文字的意蘊本就深長,若是總是任由有心人為了打擊異己去挑刺或者曲解的話,我們或許會失去很多值得流傳的文化瑰寶吧。文字獄這種東西,實在是氣量狹小之人的胡作非為。好在蘇軾並未在打擊中萎靡不振,在另一方天地里,他仍然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話歷史 的精彩文章:

為何朱棣在「造反」之後,做了遷都這樣大費土木的決定呢?

TAG:大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