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讀寫寫(2):《貝多芬傳》

讀讀寫寫(2):《貝多芬傳》

以前我對貝多芬的印象僅限於一名音樂家,晚年似乎耳聾了,僅此而已,連他的國籍和生平經歷都一無所知。就連很久前某個酒廣告「噹噹噹噹——」連續四下重低音的轟鳴,我也搞不清到底是《田園》還是《命運》。直到讀了這本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著、傅雷譯的傳記,我才了解到,大藝術家之所以成為大藝術家,除了傑出的天賦以外,和命運做鬥爭的頑強和意志,也是普通人所難以想像的。

貝多芬生於德國一個貧窮的家庭,年少時就頂替酗酒的父親,撐起家庭的重擔。雖然少年時就展露音樂天分,可是藝術家獨特的暴烈、衝動的氣質並不被世俗所接受。貝多芬和喜歡的女子訂婚,又被對方的上流家庭所不允許,最終孑然一身;他苦心培育侄子,期望能出人頭地,卻屢屢遭到漠視和反叛;三十齣頭就遭到耳聾這一滅頂之災,只能通過一本「談話手冊」和別人交談;他作曲的時候,通過一根細木杆,一頭伸進鋼琴音箱,一頭咬在嘴裡,以此來感受音樂的律動;他的音樂時而受追捧,時而又不被流俗接受,也曾窮苦潦倒到因靴子上的破洞而羞於出門……

儘管生命中遭受了如此多的苦痛和不幸,貝多芬沒有絕望沉淪,而是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了音樂創作上。在他數量驚人的交響曲、協奏曲中,沒有多少悲愴之音,更多的,是對大自然的謳歌,是對生命的禮讚,是對生活的熱情,是對命運發出振聾發聵的不屈號角。

名人傳記,往往給人正能量的啟迪,讓人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氣,《貝多芬傳》更是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讀一點兒歷史 的精彩文章:

2017我的閱讀書單

TAG:每天讀一點兒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