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鷓鴣啼處百花香

鷓鴣啼處百花香

學生時期,我們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需要外界灌輸,屬於經驗式的模仿。工作後,更多是主動學習,總結與反思自身經歷。這需要更多的知識與積累,知識直接的方式是讀書。它將你碎片化的思想串聯整合,讓那些曾經看不明白的東西逐漸清晰。其中更多的是需要理性思考,黑格爾說:「理性是有目的的運動。」

「感性衝動的對象是生活,它要佔有、要享受,被感官所能控制,因為是被動的,處於這種狀態的人是自然人。理性衝動的對象是形象,他要的是秩序與法則,受思想與意志的支配,因為是主動的,處於這種狀態的人是理性人。」

曾經我以為,感性與理性是看待事物的方式,我一慣認為自己是感性的理想主義者。可這樣的人生活得太痛苦,因為渾沌。就像你漫遊在一片渾濁地大海中,毫無方向,游得好累…後來明白,客觀存在,沒有兩面性,不需要感性或者理性看待,需要的是客觀的認知,是對錶象真實的反應。理性與感性不過是我們面對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態度。

現實,需要我們面對外界,處理社會關係時保持理性。是有目的的為了生存,為了利益,而使用的手段。發展與自我保護,必然會帶來傷害,理性是冷漠的。人需要孤獨,需要適當的脫離社會,這個時候精神的內在探索,是自我的圓融。「精神是生命的呼吸,我們的精神之境即我們感到最活躍的時刻。」理性太尖銳,會劃傷自己。面對自我時,需要感性的柔軟,需要溫暖,更需要遺忘。

人會孤獨的原因,是人格的獨立。獨立才能自由,才會愛。「有依賴,就不可能有愛。」靈魂只能獨行,因為我們都有能力決定自己的方向,卻沒有能力控制別人的道路。如果偏要把別人拉到你的生活軌跡上,或者你又要強行的進入別人的世界,最終的結果無非只有兩種,要麼在自己的世界裡等死,要麼在別人的世界裡被扯到四分五裂。

孤獨還因為思維的無法表達與意識的不可分享。主觀能動與語言功能的分離,導致「想」與「說」產生交流的對立。思維是溝通的本質,語言只是溝通的表象。所以人類才是可怕的。我們充斥在謊言與計謀中,語言完全暴露了我們,語言也完全隱藏了我們。這種對立統一存在於整個行為過程中。

《權力的遊戲》中,艾莉婭對劍術老師西利歐說:「You said right,but you went left. Only cause you lied. I watched,but...」

西利歐回答:「My tongue lied,my eyes shouted the truth,you were not seeing. Watching is not the seeing. The seeing, the true seeing that the heart of swordplay.」

所以大部分時候我們分不清真假,最原始肢體眼神的交流反而更真實。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在身邊的陪伴,因為身體可感知的真實。

語言還具有局限性,當面對不可明說,我們需要保持沉默與敬畏。孤獨是自省的前提,是理性萌芽的基礎,使人對客觀存在的感知更強,看得更清楚,表達更直白。

就如同《三體》里那段父子的對話「要多想。」「想了以後呢?」「北海,我只能告訴你那以前要多想。」

章北海才是最好的面壁者,早就看透了黑暗森林法則,從何時開始計劃逃亡主義?!保留人類文明的信念,兩個世紀以來的孤寂,卻沒有任何絕望的變化,一如往昔的堅定不曾動搖。而他的父親,用軍人的深沉和鎮定,堅定了北海的想法和決心。父親,是他的精神支柱,「是啊,爸爸,您真的不能安息,沒有結束,一切又都繼續下去了」。想明白了,就釋然了,也必將一如既往。

人最好的狀態是理性的理想主義:用最柔和的堅持,在現實中生存;用最執著的溫柔,在理想中追求。活得太理想,也是一種極致,表現在人的心理上是一種遊戲衝動,甚至會超脫道德防線,一旦加上理性思維,必然背負沉重的枷鎖,於是在這種對立的痛苦中自我折磨。保持理想與現實間的平衡是一種自救,是有目的的自我調和,這種行為需要高度的理性。

「每一種動物,尤其是人,為了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和發展,都需要在其意志和理智之間達到某種一致和平衡。通過自然形成的這種均衡越是真實、準確,他的一生也就過得越發輕鬆、安全、舒適愉悅。同時,即使是一個大概接近這個確切點的比值,也足以保護他免遭毀滅。」

毋用在兩者間徘徊或是躊躇,磨礪能獨自在這世界闖蕩的堅定,守住對自己所執著事物的熱忱,就是最好的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穿衣講究的男人,都是怎樣的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