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中,第一次滅國之戰是「無駭帥師入極」

春秋中,第一次滅國之戰是「無駭帥師入極」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暗弱,權力被各諸侯國大大削弱,諸侯國的力量主導了這長達幾百年的春秋戰國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又分為兩個階段,春秋與戰國。春秋時期,諸侯國主要是發展壯大自己,權力的最高峰也只是代周天子發號施令,大家爭奪的制高點也只是霸主地位而已,如果發生列國征戰,失敗的一方承認勝利一方的地位,那麼戰爭也就會結束。而戰國時期則不同,戰國更加混亂,是實實在在的地盤、人口、資源等的爭奪,到了戰國末期,滅國、滅大國也非常平常,所以在整個春秋時期滅國之戰都有點被諸侯忌諱,甚至指責。然而,在依然還遵守遊戲規則的春秋時期還是發生了第一場滅國戰,還是相當遵循周法的魯國,歷史上這一事件被記錄為「無駭帥師入極」。

言《春秋》,需要先明白《春秋》的來歷。《春秋》一書為孔子所作,而在孔子之前,其實「春秋」已經存在。「春秋」二字取自於春夏秋冬,孔子之前已經有很多諸侯國的史書就是用的「春秋」之名,意為一年四季發生的事情,而後孔子在集合了周的史書與其他資料之後,合成了《春秋》一書,所以《春秋》裡面的春秋二字,其實就是「歷史」的意思,只是那個時候「歷史」這種說法並沒有普及。《春秋》一書以魯隱公作為開頭,是因為孔子是受到了魯國國君的邀請,所以在寫成《春秋》一書中,孔子就以魯國的國史作為了主要時間軸線。

「無駭帥師入極」記錄的是魯隱公年間魯國的展無駭滅極國的事情。魯隱公二年五月,也就是公元前721年,魯隱公的軍隊在展無駭的率領下,侵入了一個叫做「極」的諸侯國,將極國滅國,成為進入春秋之後的第一場滅國戰。周天子在滅商之後,曾經分封了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在現今的資料中,一般認為大的諸侯國有七十一個。其實在周滅商的時候,就曾經有記載「八百諸侯會孟津」,七十一個分封諸侯國只是分封時比較大的諸侯國而已,而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附屬諸侯國,這些諸侯國因為太小就沒有詳細記載。而「無駭帥師入極」中的極國就是這樣的一個諸侯國,小到極國的滅國事件都未在春秋時期產生太大的影響,所以在《春秋》的記載中也僅僅是用「入極」二字代替。

在春秋戰國時代,「入」是指軍隊進駐,但是國家還存在。但是在解析「無駭帥師入極」的時候,極國卻是真的被魯國滅掉了,這是因為《春秋》一書是孔子所作,孔子是魯國人,在記載的時候,對於魯國的政治污點等多多少少都會有所偏袒,用「入極」兩字表明的是魯國進入極國的事實,同時也避開了記錄魯國污點的尷尬局面。因為在春秋時期,周朝的道德標準依然是諸侯國遵循的遊戲規則,大家都還不敢太過分,滅國在當時是很不光彩的事情,更不用說是在平王東遷、周天子權力被削弱的時候,這個時候發動滅國戰,對周天子已經是非常不敬了。然而這第一場滅國戰,卻發生了,入侵方還是對周法始終堅持的魯國,這讓魯國的歷史諸侯國形象大大受損,所以歷史上春秋的第一場滅國戰才只用「無駭帥師入極」進行記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