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被曝監聽用戶信息?圖啥?
前一段時間,有很多今日頭條的用戶驚呼,懷疑自己被竊聽了。有網友作證,自己最近總跟身邊的朋友聊起「西餐」,他本人確定只是聊起過,但是從來沒在手機上輸入和搜索過西餐。但是,打開今日頭條卻發現有了和西餐有關的文章推送。
還有網友說,在聊天時說過要買電飯煲,或者跟別人抱怨今天一直在打嗝,結果就發現今日頭條裡面就有了電飯煲的信息,以及治療打嗝的文章。
除了今日頭條,今年初,百度也遭到了江蘇省消保委的提訴,指控百度旗下的APP涉嫌「監聽電話」。比如,手機百度和百度瀏覽器會自動開啟相機、電話和麥克風的許可權。
GIF
對此,百度和今日頭條紛紛回應:不會、也沒有能力監聽電話,而且用戶可自由關閉相應的許可權。
到底百度和今日頭條有沒有可能監聽用戶的聊天呢?
從技術上來講,只要手機軟體獲得了打開了麥克風的許可權,確實就可以做到監聽周圍的聲音。如果獲得了訪問電話的許可權,那也就確實可以獲取通話內容。這些企業想要做監聽在技術上很容易,只不過在法律和道德層面,風險和成本都太高。這種把收集到的聲音存儲下來,再上傳的行為在代碼上很容易看出端倪,對面友商的程序員一揪一個準。
冒這麼大風險只為推送一條廣告,實在是不符合商業邏輯。
GIF
但是監聽聲音這個事情確實普遍存在。比如收視率和收聽率調查,現在受訪者只要在手機上下載一個APP,這個APP會實時採集環境音,只有電視和收音機里特定頻率的聲音會被採樣下來,這樣就能識別出用戶正在看或者聽的是什麼節目。當然調查公司為此肯定得給這些受訪者一些好處費,不然誰會願意裝這種軟體呢?
國外的一家名叫Alphonso的公司,就是專門干這個的。通過手機的麥克風來獲取周圍的音頻信號,用機器學習對電視節目和廣告進行識別,再把得到的信息和用戶的位置信息相結合,分析用戶的收視習慣,以及哪些廣告是真正有效的。比如用戶在看過了一個汽車廣告之後有沒有去4S 店逛逛?
小心,隔屏有耳
這些信息對於廣告主來說十分寶貴。通過手機的麥克風,Alphonso就可以了解到用戶看電視的習慣,從而幫助廣告商進行精準投放。
目前在谷歌商店當中已經有 250 多款應用在使用Alphonso的服務,但是比較讓人吃驚的是,大多數用戶並不知道自己下的軟體里有這個服務,因此莫名其妙地成了免費受訪者。而且這些APP只要在後台存在,收集行為就會一刻不停。
紐約時報的一份報道發現,數以百計的Android和iOS遊戲正在使用智能手機的麥克風,記錄用戶觀看電視的習慣,用於廣告目的
當然Alphonso表示,他們只對已知的視頻內容進行識別,並不會記錄用戶的講話聲。而且也提供了關閉麥克風許可權的方法,但是……很少有用戶會主動選擇關閉。
蘋果前段時間收購的音樂識別應用Shazam 和這個Alphonso 也有合作關係,未來的蘋果手機或許會有:在鎖屏界面實時告訴你周圍的音樂叫什麼名字,歌手和歌詞是什麼,想要立即擁有嗎?只要8塊8……這樣的功能。
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都需要海量的數據進行「餵養」。我們用手機鍵盤輸入的內容已經滿足不了它的胃口了。現在,它開始需要我們的聲音,需要我們的圖像和視頻。
人工智慧這個怪物,不好養...
GIF
那麼問題來了——您會把這些數據心甘情願地交出來嗎?如果不願意,您又是否有能力保護好自己的隱私呢?
富賾 | 音頻
FaFa | 編輯
▼
受夠了!怎麼阻止iPhone半夜自動更新系統?| 夢龍問答
什麼?我大老爺們的消費能力還不如一隻狗?


TAG:搜狐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