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必須知道的那些新造車的姿勢

你必須知道的那些新造車的姿勢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又有不少新造車企業進入了我們的視線,現在能夠讓大家記住的新品牌已經有將近20個了。很顯然「新造車」已經是汽車行業一股無法忽視的新興力量,雖然他們沒有百年歷史底蘊,更不可能有每年數百萬的銷量和數以億計的用戶作為背書,但他們卻以「顛覆者」的面目進入到這個歷經120多年發展的行業中,並且迅速攪動一池春水,彷彿汽車行業又回到了其誕生之初。這股新興力量到底「新」在何處,今天就為大家來盤點下新造車企業必備的幾種姿勢。

01

新能源是「政治正確」

所有的新造車企業都以製造新能源汽車(現階段主要是電動汽車)為己任。既然是有別於傳統汽車的新興勢力,那麼代表未來的電動汽車對新造車而言就是「政治正確」。

新能源一方面是新造車最強的標籤,同時也是其最容易被挑戰的基因。因為新能源技術早已有之,並非伴隨新造車企業而生,幾乎所有的傳統汽車製造商也都在研發電動汽車,連對內燃機最偏執的馬自達都架不住歷史車輪的滾滾洪流,和豐田來了一次親密的擁抱。

不過由於沒有傳統動力汽車的包袱,新造車勢力們的動作顯然要快得多。眾所周知,傳統車企由於手握大量傳統動力汽車的技術和車型平台,所以推出電動汽車最經濟高效的方式是在原有車型的基礎上「替換」動力系統,這樣做表面上節約了時間成本,但由於其整車平台是為傳統動力所開發,所以換上電機裝上電池以後車輛本身會留下大量的設計「冗餘」。

舉個例子,傳統動力汽車都需要在發動機艙和底盤部分保留進排氣管路的空間,而這些管路在電動汽車上完全不存在。相反的是,電動汽車需要可觀且規整的空間來布置電池,而這是燃油車不需要考慮的問題,於是我們看到幾乎所有傳統廠商把電池放在後備廂,嚴重擠占車內空間,影響使用體驗。

而對新造車企業來說,他們的研發團隊可以更精幹,其產品平台完全為電動車而生,所有的設計都無需考慮發動機和變速箱,整車總布置緊緊圍繞電機、電池來進行,為系統集成度和輕量化水平留下了大量可提升空間,類似後備廂空間小這樣的問題就幾乎看不到。

智能駕駛是必要條件

02

智能駕駛的終極目的是自動駕駛,不過限於法規和倫理,現階段大家還是更多的用「智能駕駛」來總體概括所有的駕駛輔助功能。

對新造車企業來說,智能駕駛既是必要條件之一,也是他們能夠有別於傳統汽車企業的重要指標。而衡量這一指標的重要基準是交互性。

交互性差、使用體驗差是汽車在現階段被消費者詬病最多的痛點。我們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機,幾乎所有人不用看說明書就能熟練掌握其所有功能,然而汽車上的很多高科技裝備,人們常常在整個用車周期中都沒有用過幾次,或者因為使用不方便而淪為雞肋。

新造車企業在集成各種黑科技的同時,還必須讓它們好看、好用。於是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大的屏幕,所有人都力求將自己的科技內涵以最直觀的方式呈現給用戶,讓汽車用起來如手機等IT數碼產品一樣方便、智能。

03

雲端互聯是「必殺技」

幾乎所有新造車企業都在談雲端互聯、談AI人工智慧,為什麼?事實上這些概念並不是為了PPT更漂亮而生的,這些技術的終極目的都是希望未來的汽車可以像手機那樣能夠保持迭代進化能力,不斷更新系統、不斷更新App。

而這些只有在全面電動化的汽車上才有可能實現,當所有的功能不依賴於機械單元,而完全是晶元與晶元之間的傳輸時,雲端互聯和人工智慧才有用武之地。

通俗地說,你踩下的油門不是油門,而是一個信號指令。當你打開ACC自適應巡航時,這項功能所要調動的所有車輛上的功能全部是通過數字信號互通的。於是,你可以自己定義這項功能的「風格」,油門輕一些還是重一些,早上出門聽什麼音樂、空調溫度在多少攝氏度等等。甚至都不需要你設置,只要你坐進車內,系統就自動匹配你最喜歡的一整套設定。

而在傳統汽車上,類似這樣的智能學習設置可能只能通過識別不同的鑰匙來設定不同的座椅位置,相形之下是不是有點「幼稚」呢?

IT智造

是智能電動汽車的最強背書

04

新造車企業中,互聯網和傳統汽車行業轉型的公司最多。大家普遍也覺得這很理所應當,一個和汽車本身關係最密切,另一個則是展望明天講故事談願景的高手。

但問題是當汽車開始具備更多非汽車的技術,甚至開始進入消費電子級的迭代速度時,無論是傳統汽車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都無法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可能有人會說,汽車是一個上下游產業高度融合的行業,整車企業更多的是做系統集成,單個零部件完全可以交給配套廠商去做。從邏輯上這並沒有問題,但就像中國在傳統汽車領域合資了三十多年也沒能從跨國巨頭身上學到真正的核心技術一樣,在未來的智能化汽車時代,核心技術也依然不是靠「配套」就能輕易掌握的。

幾乎所有的新造車企業都在傳播相似的理念,電動化、物聯網、智能駕駛這些概念大家都已熟記於心。但僅僅憑藉露出的冰山一角,還難以窺探到水面以下的全貌。不過在接下來的2018年和2019年,各方勢力都將拿出自己的第一款量產車型,究竟哪些是乾貨,哪些是PPT,謎底揭曉的時刻已近在眼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汽車發布 的精彩文章:

TAG:成都汽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