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科技盛典典禮獲獎技術一覽

2017年科技盛典典禮獲獎技術一覽

1月21日,「科技盛典——中央電視台2017年度科技創新人物頒獎典禮」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典禮由中科院、中央電視台共同發起,聯合科學技術部、教育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同舉辦。旨在聚焦年度中國科技領域的重大創新成果,推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科學明星」,大力弘揚科技創新精神。

讓我們一起看看2017年入選技術、個人和團隊,關注科技最前沿吧。

1,寒武紀-世界上首個深度學習處理器

由陳天石陳雲霽兄弟研製,引領了該領域的學術發展;,孵化了國際上首個智能晶元獨角獸創業公司-寒武紀公司。寒武紀的終極目標是實現人工智慧,模擬人體神經系統,通過一系列感測器、數據傳輸系統和數據處理中心(寒武紀神經網路晶元)組成的類似人體的神經組織系統一般,讓機器對周邊的各種態勢作出相應的反映, 寒武紀能夠每秒處理160億個神經元和超過2萬億個突觸,將來有望用於無人機 、單兵作戰系統等,現已應用於華為MATE10手機。

2,火炸藥理論-讓真理飛得更遠

人類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對於高性能炸藥的各方面需求就從未停止。而王澤山發明的作為低溫感恆定燃速發射葯,讓真理的射程更加遙遠,其技術含量不僅僅是「發達國家水平」這一等級,而是和KBBF晶體並駕齊驅的世界技術最前沿。

3,投影式紅外血管成像儀產品

朱銳成功研製出投影式紅外血管成像儀產品,實現總銷售額近4000萬元人民幣,遠銷海內外。國產「投影式紅外血管顯像儀」主要利用了血管中血紅蛋白對近紅外光的吸收率與其他組織不同的原理,將皮下血管原位投影顯示在皮膚表面,使醫護人員能夠清晰地識別患者皮下8-10mm的細微血管。

4,青藏高原冰川與環境研究

姚檀棟院士長期從事青藏高原冰川與環境研究。他組織撰寫的《西藏高原環境變化科學評估》報告為西藏自治區推進2015—2030生態屏障建設規劃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5,中國衛星光通信研究

2011年,馬晶教授率隊成功進行了中國首次低軌衛星星地激光通信試驗,2017年又成功進行了國際首次同步軌道與地面雙向每秒5G高速激光通信。馬教授表示相關應用設施已在生產中,未來中國將全面鋪開光通信設施,在10~15年內讓中國的激光通信和信息傳遞速度達到國際最快。

6,港珠澳大橋技術論證

蘇權科主持港珠澳大橋技術論證和工程方案研究,創造了中國標準與中國橋樑新品牌。

7,最古老的現代人基因組成功破譯

付巧妹破譯了最古老的現代人基因組,從中國4萬年化石中獲得世界首例早期現代人核DNA。

8,中國加速器和探測器技術

陳和生院士成功領導了中國兩項大科學裝置的建設: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和中國散裂中子源,使中國加速器和探測器技術實現重大跨越發展。對撞機主要性能提高了100倍,是此前世界紀錄的14倍,獲得重大物理成果。

對撞機是測量高能粒子實驗的儀器,目的是要發現『新物理-新粒子』,包括場能效粒子-超對稱粒子-超額維度量子等。

9,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

常進作為首席科學家,負責設計、研製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悟空」的任務是在太空尋找神秘暗物質存在的證據。這是人類在探索宇宙核心秘密的進程中邁出的又一重要步伐。

目前團隊已獲得目前世界上最精確的高能電子宇宙線能譜。

10,世界首創「無缺血」肝移植術

何曉順教授首創無缺血」人體肝移植手術,為一名肝硬化合併小肝癌的患者進行肝臟移植時,創造了「不中斷血流」的新紀錄。該項新技術將使肝臟器官功能得到最大的保護,器官損傷將降至最低,改善了器官移植受體的療效,成功破解了移植器官缺血損傷這一世界性難題。

11,深部探測-吉林大學地質宮不滅的燈火

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領域享譽世界的科學家,2009年放棄海外高薪,作為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回到祖國;他選擇了母校吉林大學做全職教授,成為東北第一個引進的「千人」專家。7年間,黃大年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

12,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技術研究團隊

量子通訊擁有無法破解的量子加密技術,我國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千公里級的星地量子通信,圓滿實現全部既定科學目標;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通過總技術驗收。所構建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路使得中國的量子通信研究水平全面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13,中科院深淵科考隊

中科院深淵科考隊在馬里亞納海溝海域的萬米深淵科考中實現了中國在國際深海領域地震探測、水下滑翔機下潛、深海採樣等多個方面的重大突破,表明了中國科學家在深淵科考領域進行開創性科研工作的能力。

14,高速鐵路技術攻關組

高速鐵路技術攻關組構建了複雜地質、氣候和運營環境下的高鐵建造技術、裝備製造技術、優質高效運行技術和安全保障技術。為中國高鐵2.2萬千米建成運用和安全正點運送69億人次提供了技術支撐。

目前,高鐵技術攻關組自主研發的「復興號」動車組,已在京滬高鐵以時速350千米運營,保持世界最高運營速度紀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圈新鮮事 的精彩文章:

TAG:桂圈新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