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權這個人很會調節關係

孫權這個人很會調節關係

孫權(182-252),字仲謀,漢族,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孫權是中國兵法家孫武的第22世後裔,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200年孫策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208年,孫權與劉備聯盟,並於赤壁擊敗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孫權自劉備手中奪得荊州,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222年孫權稱吳王,229年稱帝,正式建立吳國。

提及孫權,史料記載,他年未弱冠,承襲父兄基業,英傑雄武、尊賢禮士、知人善任、善於培養人才,善於調整各種關係,使得孫吳集團一派生氣、英雄輩出。從而很快統一江東,又正確執行聯劉抗曹方略,烏林之役,大敗強敵。繼之,效勾踐屈身忍辱,同時堅持自主,長期與曹操明爭暗鬥,終使強敵不能越長江一步。利用時機,擒關羽,取荊州;又戰夷陵、敗劉備,完成鼎立大業,成為三國時期僅次於曹操的英雄人物。然而隨著勝利光環的擴大,年齡的增長,孫權卻日益居功自傲,從明智走向昏聵,甚至暴虐,孫吳王朝也從它的頂峰,滑向了衰敗史書記載了好幾件他因脾氣不好,造成極壞的負面影響的事情,使我們今天依然有著深刻的借鑒意義:

到了晚年,孫權像很多的皇帝一樣昏庸起來,這也許和年齡有很大的關係,如隋文帝楊堅也是如此,到了晚年破壞法制,結果在隋煬帝的繼續「努力」下隋朝終於滅亡了。孫權在晚年上了公孫淵的一當:當時割據遼東的公孫淵派來使者向孫權稱臣,這時的孫權還沒有正式稱帝建立吳國,但是大臣們已經有人開始勸進,讓他做皇帝了。公孫淵的稱臣讓孫權非常高興,打算派使者去封公孫淵為燕王,還要派將領率兵一萬一同前去,文武大臣都極力勸止,說這是公孫淵背叛魏國之後受到了魏國壓力,想利用江東來對抗魏國。根本不用這麼興師動眾,只派個使者去就行了。孫權不聽,還是派了使者和將領前去。張昭見孫權如此剛愎自用,一氣之下裝病在家。孫權也很生氣,讓人弄來土將張昭家的門堵住,張昭更乾脆,讓家人從裡邊也用土堵住,自己也不出門了。最後還是孫權服氣認輸,老老實實把兩層水泥磚頭全拆了,自己跑去親切探望慰問,老爺子才算是消了氣。可見孫權在關鍵時刻,面對關鍵人物還是懂得權衡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孫權老年時脾氣越來越壞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