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海軍陸戰隊戰車部隊發展掠影(二):兩棲作戰專用坦克的早期嘗試

美國海軍陸戰隊戰車部隊發展掠影(二):兩棲作戰專用坦克的早期嘗試

正文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海軍陸戰隊試圖效仿美國陸軍,建立起自己軍種專屬的裝甲部隊,因而採購了以法國雷諾FT-17型輕型坦克為藍本的美製M1917型輕型坦克(也被稱為「六噸戰車」),並建立起了所謂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輕型坦克排。

美國海軍陸戰隊在1923年採購的M1917型輕型坦克,因為無法適應陸戰隊的兩棲登陸作戰要求而被迫在1927年除役

而在1920年代同一時期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內部,也逐漸開始興起了圍繞新時代兩棲登陸為作戰核心的思想熱潮,軍種內高層一致認為,與其像陸軍那樣,建立起在作戰方式有一定重合性的大規模裝甲單位,倒不如更著重放眼於獨立建立起有能力進行兩棲登陸作戰的裝甲單位

然而在1924年的實戰試驗證明,美國海軍陸戰隊先前所採購的M1917型輕型坦克根本無法適應於兩棲登陸作戰,因而只能在1927年將其從美國海軍陸戰隊編製中除役,裝備有該型坦克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裝甲單位也隨之被迫撤編。

二十世紀20年代,包括美國在內的多數有能力建立裝甲部隊的國家來說,組建各自的裝甲部隊也都還停留在蹣跚學步階段,自然也鮮有國家會急於跳開這一階段,轉頭著手於研發更為進階,適用於兩棲登陸作戰的裝甲部隊這一問題上。

所以美國海軍陸戰隊招標兩棲登陸作戰專用坦克的問題,也就此一直擱置到了1930年代中期……

美國海軍陸戰隊對於該型坦克的要求集中在於,該款坦克需要適合裝載在小型的登陸船隻上,所以必須是輕型坦克;需要在抵達岸頭的第一時間,快速駛離登陸船隻,並立刻投入作戰。

1935年,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在對CTL-3型輕型坦克的原型車進行兩棲登陸作戰模擬測試

1935年,美國馬蒙·赫林頓汽車公司向美國海軍陸戰隊遞交了這份答卷,並將其定義為CTL戰車,而CTL即為「輕型作戰坦克」(Combat Tank Light)的縮寫。

而馬蒙·赫林頓汽車公司呈交的這台CTL戰車原型車,為了儘可能減輕自身重量,採用了無炮塔設計,全重4.5噸,行進裝置採用四轉動輪片簧懸掛。而搭載有武器的原型車則被定為CTL-3型,裝配兩挺點30口徑的M1919型機槍,及一挺當時剛入役不久美軍的點50口徑M2型機槍。該型車輛僅需要2人操作,暨駕駛員和武器操作手。

1930年代後期,美國海軍陸戰隊主要試驗的兩款裝甲載具,除了左邊的CLT型戰車外,右邊的則是後來在太平洋戰爭中大放光彩的LVT型兩棲登陸載具

同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就立馬開始對CTL輕型坦克的原型車進行了兩棲登陸作戰的實戰模擬測試。測試結果證明,這一款輕型坦克的確是很對陸戰隊的胃口,但唯一不滿意的便是其速度。實際最大時速僅為48公里每小時,低於了美國海軍陸戰隊最初的預期。

CTL輕型坦克這個項目本身,其實並沒有被美國海軍陸戰隊就此一口否決,而是陸戰隊軍械部門認為其有一定改進空間,方才繼續留在了陸戰隊。但這一改就改到了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紐斯河軍營進行兩棲登陸作戰測試的M2A4型輕型坦克

1930年代末,較馬蒙·赫林頓汽車公司CTL戰車性能更為卓越的M2A4型輕型坦克映入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視線。

這款能夠搭載37毫米戰車炮的輕型坦克,在出世後便獲得了美國陸軍裝甲部隊的肯定。相比之下,CTL戰車則顯得有些過時,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便中止了對CTL戰車的進一步改進運用,開始側重於陸軍已裝備的M2A4型輕型坦克,徹底放棄了獨立發展專用戰車的另類想法。

1942年,瓜達爾卡納爾島,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坦克營的M2A4型輕型坦克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同年組建不久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坦克營便使用M2A4型輕型坦克參與了1942年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而這也是該型坦克在美軍服役歷史中的唯一一次實戰

海兵豆知識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兵豆知識 的精彩文章:

TAG:海兵豆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