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匠人精神—讀《庖丁解牛》有感

匠人精神—讀《庖丁解牛》有感

「庖丁解牛」,莊子以宰牛之方喻養生之理,由養生之理喻處世之道。而這則寓言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它由技入道所蘊含的哲學內涵。

中學時讀此文,未有什麼特別的感悟,只知在注釋中講了要順勢而為,合乎天道。庖丁的技藝手法是順從牛的結構的,所以刀十九年不鈍;人也是這樣,事皆合道則養生矣,這裡是我對此文為何蘊含養生的理解。

隨著多年的積累學習,如今再讀此文不禁在心中引起了這樣的思考「庖丁解牛所傳達的是不是就是當下人人都會提起的匠人精神?」我想是的。庖丁的的技藝能達到「官知止而神欲行」的神奇境界,乃是因為他不間斷地操練功夫:初學時、「三年之後」、「十九年矣」,在長期實踐積累的經驗中,庖丁領悟到其中的奧妙,而達到遊刃有餘的境界。

學藝時日久則技越專精,這在於持之以恆。這種持之以恆不僅是技藝上的堅持,也是對於初心的堅持。所謂「窮不喪志,富不癲狂」,這是大宗師的悵然,其技已超然於術,而合於道;其心以超然於功名,而在江湖。這不正是「匠人精神」的真諦嗎?日本的茶道或料理大師他們經過多年的積累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準,但他們在接受手採訪時只是說「我才做了二十五年」,「對於料理我還是個初學者」這樣的語言。這不是禮貌性的謙虛,而是在永無之境面前的平常心。

本人自幼崇尚武學,曾經看過無數的教學視頻,時至今日仍能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來自日本。道館裡、山野間、大海旁,那些已生白髮的空手道大師們雖然榮譽滿室、德高望重,仍然親自帶領學員訓練,甚至是最簡單的沖拳和踢腿,就這樣重複著,一百次、一千次、一萬次;一天、一月、一年……一年又一年。這正如空手道大師大山倍達所說「要精通一樣東西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同樣的事情一天只要作上一百次、一千次就對了。作一千次伏地挺身、作一百次型的練習、作一百次的組手對打、揮空拳、揮空踢、還有各種招式技巧,這就是我每天每天都在作的事情。」這就是武道中的心、技、體合一,一顆平常心、一身可立於不敗之地的技,一個歷經磨練的體。

工匠精神,把最簡單的事做到極致,讓它更為簡單而精緻,而不是讓它變得花哨和複雜。這也是職場中常說的,老鳥讓事化繁為簡,菜鳥讓簡單的事變得及其複雜。不二曾經說過「現在的這種焦慮是怎麼回事?以前的古話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但現在的人啊,碗里的還沒吃上,就已經想著鍋里的了,而且還被人冠上了一些高大上的詞說這叫夢想、野心、狼性」。

最後再引用大山倍達先生的話作為結尾:「武道修行要一步一個腳印,起於點,而終於圓,點點相連而形成的這個圓形便是修行者一生的軌跡」。

如果有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想一起做自媒體和公眾號可加我微信,非誠勿擾!

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合學社 的精彩文章:

TAG:一合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