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生膚語》:得和順即真養生

《養生膚語》:得和順即真養生

關注「陶唐中醫」 獲取更多中醫資訊

《養生膚語》是明代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所撰。本書雜錄很多養生家的逸聞趣事,並加以自己的議論而成。書中主要論證了養生的三個問題:咸多傷生,淡食延齡;葯可延年,亦可折壽;絕欲延壽,勞神損命。明確提出吐納導引治病必須辨證施術,合乎法度,才能獲益。其中多有精闢之論,故選錄與大家一起分享。

10

周萊峰以養生術請,錢午江曰:「不過履和適順而已。履和則不傷和,適順則不違順。夫天地之氣,至和大順盡之,人身小天地也,豈不可仿天地之長年乎?」萊峰刻石臨清公署,制小牙牌勒四字,置衿袖終其身。先輩之重箴言如此。

簡要解讀

簡譯:

一個叫周萊峰的人向一個叫錢午江的人請教養生術。錢午江告訴他說:「養生術不過求和順而已。天地長養萬物,全靠和順之氣,人與天地同,所以人若要長生,不跟天地學習是不行的。」於是周萊峰把「履和適順」刻在一塊小牌子上,終身佩戴。

簡評:

古人認為,天人合一。《靈樞·邪客》中說:「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熱。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莖、垂以應之;女子不足二節,以抱人形。天有陰陽,人有夫妻。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節。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地有泉脈,人有衛氣。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晝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齒。地有小山,人有小節。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蜠肉。歲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節。地有四時不生草,人有無子。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這是古人的天人同構觀念,人一身之構造運行與天地相應,故欲求長生者,仿天地即可。

《中庸》中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天地之氣得和,萬物方生。同理,人身之氣得和,則命必不息。「履和適順」即和自身之形氣,隨順天地之氣即可。《內經》中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前一句講的是「順」,後兩句講的是「和」。所以能把「和順」做到極致,即可稱「真人」。《內經》中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都是講的外順天地四時,內調形神和一之理。

謝青雲 譯評

欄目說明:"經典共讀"是「陶唐中醫」公共號最新推出的一欄欄目,主要精選中醫養生經典,並配以簡要解讀,與大家一起研習,歡迎關注並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陶唐中醫 的精彩文章:

TAG:陶唐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