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由行攻略-錦州旅遊景點

自由行攻略-錦州旅遊景點

1、遼瀋戰役紀念館:基本陳列的主題是「決戰決勝」。設計的基調和風格是莊重、凝練、舒展、大氣。基本陳列設有序廳和戰史館、支前館、英烈館、全景畫館 4 個專題館。

a)序廳:遼瀋戰役是20世紀中期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第一個戰役。1948年秋,東北解放戰爭經過三年艱苦奮戰,進入戰略決戰階段。 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華北人民解放軍配合下,東北人民解放軍在遼寧省西部和瀋陽、長春地區與國民黨軍進行規模空前的遼瀋決戰。遼瀋戰役歷時52天,殲滅國民黨軍47萬餘人,解放東北全境。遼瀋戰役的勝利,使中國革命形勢發展到一個新的轉折點,從而加速了中國革命戰爭勝利的進程。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制定的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舉行遼瀋戰役的戰略決策等一系列方針,是取得遼瀋戰役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東北人民解放軍不斷發展壯大,英勇奮戰,為遼瀋戰役勝利建立了卓越功勛。東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展土地改革、生產支前與愛國民主運動,為遼瀋戰役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為遼瀋戰役勝利暨東北解放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其功名同山河長在,與日月同輝。

b)戰史館:1945年8月至1948年8月的三年,是東北解放戰爭重要時期。東北解放戰爭經歷戰略撤退、戰略防禦和戰略進攻三個階段;東北根據地建設與之相關連,經歷初創、基本建成和鞏固發展三個時期;東北人民解放軍由初期的10餘萬人,不斷壯大,發展到100餘萬人。東北解放區的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都已超過國民黨軍,為舉行遼瀋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的52天,是東北解放戰爭取得戰略決戰勝利的決定時期。東北人民解放軍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遼瀋戰役的作戰方針,率先在東北戰場發起遼瀋戰役,揭開全國解放戰爭戰略決戰三大戰役的序幕。經過攻克錦州,和平解放長春;舉行遼西會戰,圍殲國民黨軍西進兵團;攻佔瀋陽、營口,解放東北全境三個階段,殲滅國民黨軍47萬餘人,取得遼瀋戰役的偉大勝利。

c)支前館:「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遼瀋戰役和東北解放戰爭的勝利,是人民戰爭的勝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東北各級黨政機構,積極組織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援解放戰爭。東北廣大人民在「一切為了前線」的偉大號召下,積極動員起來,努力發展生產,踴躍參軍參戰,奮勇支援前線。東北解放戰爭中,東北地區共參軍160萬人,出動民工313萬人,擔架20萬副,交納糧食450萬噸。在廣闊的東北戰場上,呈現了軍民團結戰鬥的壯麗圖景,顯示了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

d)英烈館:「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東北軍民緊密團結,並肩戰鬥,取得了遼瀋戰役的偉大勝利,創造了可歌可泣的雄偉業績。歷經戰爭的長期考驗和鍛煉,人民解放軍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嚴格的紀律和堅強的戰鬥力。他們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唯一宗旨,發揚勇敢戰鬥、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優良作風,不屈不撓,英勇奮戰,前仆後繼,勇往直前,充分體現了高度的革命熱忱和崇高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遼瀋戰役和東北解放戰爭中,5萬餘名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長眠在白山黑水,用鮮血和生命抒寫了光輝的歷史篇章。他們的英名和功績將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勇前進。

e)全景畫館:中國第一幅全景畫------《攻克錦州》全景畫。它是我國美術史上前所未有的藝術巨作,已躋身於世界大型全景畫的行列。全景畫是博物館表現重大歷史題材的一種綜合性藝術形式。它將繪畫、塑行、聲光電等多種表現形式融為一體,產生一種「如臨其境」的視聽效果,真實、形象地再現歷史。

2、廣濟寺古建築群:位於錦州市古塔區老城。建築面積2900平方米。該寺創建於隋大業七年(611年),初名普濟寺,遼清寧年間(1055-1064年)重建,歷經明清兩代多次維修,現存大部為明清建築。廣濟寺古建築群以廣濟寺為主體,包括廣濟寺塔、天后宮、昭忠祠。寺塔建於遼清寧三年(1057年),體量大,工藝精美,具遼代風格。天后宮建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磚、石、木雕刻精美,是北方地區最大的天后宮。昭忠祠建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為紀念甲午戰爭中犧牲將士而建,為全國僅見。主要建築還有廣濟寺天王殿、大殿、北庭、配殿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持平和心態 的精彩文章:

TAG:保持平和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