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媽,好孩子
假期給學生留了個作業——掙陌生人的10元錢。初心是讓孩子體驗校園之外的生活,感受掙錢的艱辛。
效果很好,有些孩子甚至由此愛上了這項活動——老師,暑假繼續啊?他們呼朋引伴,舉著鮮花,拿著宣傳單,提著礦泉水,走遍大街小巷,穿過人山人海,然後在朋友圈曬出自己的收穫——那10元人民幣別有芳香。
下面是其中一位同學的活動體會:
幾個細節很有趣:
1.除了爺爺奶奶的錢,我連爸爸媽媽的錢都很難掙到。
節儉是美德。小孩子的大手大腳更令人擔心。他們養活了校門口的小吃攤點。我們也經常能在值日時發現地面上的零食袋——雖然三令五申地訓誡。這當然會影響孩子上課的注意力,那桌堂里的美味必然搖動他們的心神。
少給孩子錢。需要錢時必須說明用途。而且決不能撒謊,這更可怕。一個撒謊的孩子眼中心中都沒有你,只有錢。
2.看著群里的同學們都完成了任務,我走到房間問一下媽媽,看著媽媽直勾勾玩手機的樣子,看來是沒救。爸爸說:「我有個朋友那有些廣告紙,要不我給你問問……」怎麼不說了?看著媽媽朝爸爸瞪眼,看來只能自己去找工作。
孩子在爸爸媽媽這裡弄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能自己去找工作。
媽媽朝爸爸瞪眼是什麼意思?
別理她,讓她自己去解決。
成長是孤獨的旅行。許多事,尤其是艱難、重要的抉擇,他人只能提供建議,做決定的必須是自己。孩子可以撒嬌,推卸,都怨你,不然不會這樣。大人沒有借口。
而且眨眼間,你眼前的這個小小的人就長大了。兩年半之後的中考,是他們生命中第一個冷酷時刻。那把刀落下,左邊喜悅,右邊悲傷。
去錦山當評委。考生也只是20歲左右的孩子啊,青春、激情、緊張、稚氣都在同一張臉龐。有些考生優秀,嗯,她應該沒問題;有些考生髮揮欠佳,唉,她可能不能入選。考取的會被祝賀,落選的呢?重來一年,還是就是放棄?
家長會上,我常說的一句話是,凡事謀長遠。無遠慮,有近憂。一個自信、勇敢的孩子是點點滴滴的舉止彙集起來的。
3.為了安全起見,我決定叫上妹妹。
你看,她想的多周到。考慮到了安全問題,並且想出了辦法。
妹妹正常應該拒絕——我們老師又沒給我們留這樣的作業,我還在家看電視呢!
卻不是。妹妹跟著她去了。
妹妹應該有一點點好奇心,或者,姐姐有權威,她習慣聽姐姐的話。
4.回家的路上,忘不了凝固的笑容;忘不了還沒說完就向我揮手的樣子。
第一天,應該是受爸爸那句話的啟發,姐妹倆想去發廣告。沒成功,很失落。
這是真實的生活。經歷這一次,我想等她大學畢業找工作時會淡定得多:我掙第一桶金的時候已經承受過了。
課堂上,我多次和他們說,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的卑微渺小。那或許會是你最絕望的時刻,但是沒關係,人走到最低谷,每一步就都是向上了。
5.我們看現在沒什麼人,決定去找顧客;看來這個辦法行不通;我們介紹最小的果盤和塑料盆,終於說動了阿姨;
由準備發傳單到賣生活用品,她們轉型成功。這成功來之不易,要改變思路,要變化手法。
6.才站一個小時就口乾舌燥,全身疼痛,那大人站一天呢?
感受到了生活的不容易,並且由己及人,想到了天天如此工作的大人。
7.這次體驗,讓我體驗到大人掙錢可真不容易,我們都應體貼父母;
能幫助別人就要幫助別人,因為我感受到了被拒絕的失落。
也體驗到社會的殘酷。
幹什麼都要講究分寸。
這就是這10元的價值,所以這兩個孩子「怎麼端詳都端詳不夠」?
這就是一個孩子真實的成長。因為沒有父母的參與,靠著她自己的力量完成這個任務,才更曲折,更艱辛,也更幸福,更有成就感。
我們總是抱怨孩子的不聽話,不懂事,其實根本的原因是TA理解不了大人說得那些。中考和我有什麼關係?社會和我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要好好做作業?學習到底有什麼用?
你看這個孩子最後的體會,大人一句話都不用講,她就什麼都懂了。
最後要表揚一下大人。
不亂給孩子錢;讓孩子獨立完成了任務;應該是給了孩子建議——發廣告;也注意了孩子安全——在班級群里發了孩子的視頻,說明你去了孩子工作的地方。
我一直希望的就是這樣的做法:給孩子自由;給他建議;遠遠地看護她安全。讓他粗糲生長。
有好父母,才會有好孩子。我們都加油吧!
暑假再來!


TAG:曉博的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