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寒門博士自殺:這個世界從不需要以死相拼的人

寒門博士自殺:這個世界從不需要以死相拼的人

這世上有很多種遇見

最美好的便是你我在這裡相遇

面對這個出其不意的世界,我們該怎麼做?

最近被網上的一則新聞刺痛。

29歲的楊寶德是西安交通大學藥理學博士生,他原本計劃著和女友一同出國留學,卻在聖誕夜跳河自殺,而死因與他的導師有關。

據說,這名博士生在生前經常被他的導師拉去擋酒、拎包、去她家打掃衛生,還幫她擦車。

於是網路上湧現了一邊倒的言論:

「寒門博士不堪女導師奴役自殺」

「西安交大醫學院博士被其導師逼死……」

「名校博士不堪導師奴役自殺身亡,導師冷漠無情不聞不問」

「寒門博士之死:博士生怎成導師「家僕」?」

……

詳細了解了一番,這位導師的做法確實令人髮指。

她經常對其學生進行無理索取;

把學生當做自己家中的保潔工;

要求學生秒回自己的微信,稍有怠慢就追問不止,學生必須全盤交代方才罷休;

甚至干預學生的情感問題和人生決定;

這種越界的管理已經變成了一種強制性壓制。

這種毫無底線、沒有師德的做法遭人唾棄也不足為奇了。

但這位女博導不止有楊德寶一個博士生,而其他博士生面對導師的無理要求卻沒有把自己推向死亡。

而根據楊寶德女友所說,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自殺,他曾經還有自殺未遂的情況。

那麼,當眾人把矛頭指嚮導師,指向高校,要求嚴懲導師,聲討校方重視師德建設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把目光拉回學生身上。

作為在村裡學歷最高的年輕人,作為在名校就讀的博士精英,他的內心為何如此脆弱,以至於放棄自己的生命?

可悲可嘆。

人生在世,搞清楚這三點,也許真的能救命。

一、把握底線,懂得拒絕

楊寶德與師門同學有自己的一個微信群,名為「難兄難弟」。他們經常會在群里吐槽導師的種種行為。

面對導師的壓榨,有位博士生這樣說道:

「不管什麼時候,咱都盡學生本分,但對過分要求,尤其是學業之外的無理強迫,要勇敢說不。」

而楊寶德卻沒有對導師說過不,這種順從也許與其善良的內心有關,但根本原因是他不懂得拒絕。

楊寶德曾這樣描述自己:

「我不會拒絕人,基本上老師讓我乾的所有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去幹了。對於科研我抓不住重點,總在取捨之間搖擺不定。我喜歡幫助人,基本別人開口了需要幫忙的不需要幫忙的我都幫了,這導致我很大一部分時間在做無用功。得到的是我自己的事一事無成。」

這段話令人心生憐憫,但更多的是氣憤,一個連自己的意願都無法掌控的人,還能掌握得了什麼?

這也就不難想像為什麼他總是被導師一次次壓榨。

楊寶德的女友這樣形容他:

「他很糾結,也很抑鬱。有苦不願意與他人傾訴,經常把不良情緒深深埋在心底。」

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完美的,也都會有各自的缺陷。而楊寶德天生報喜不報憂的性格,外加對外一味地順從,更會使他在人際關係中處於被動地位。

不會拒絕別人,往往都是因為內心缺乏安全感的人。這樣的人,只有在滿足別人時,才能在他人的讚美中獲得自我肯定。

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舉了一個很恰當的例子:

那些說「我是一個不太會拒絕別人的人」,其實內心最害怕受傷,害怕被別人拒絕。所以,只好硬著頭皮什麼都接下來做了。

《人間失格》里有一句話最能概括這類人的問題: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然而事實是,不會拒絕別人,往往也得不到別人的尊重,與其痛苦地接受,不如瀟洒地拒絕。

二、挫商比智商更重要

挫商,即承受挫折的能力。

前幾天,編劇六六在微博發文說:

「現在的孩子都不知道腦子裡想什麼?裝個窗帘、買個菜,打掃個衛生就委屈死了?到底是個村娃,自視甚高。俺們跟師,出門拎包抱著杯子,鞍前馬後辦入住,洗洗涮涮海生怕師父不滿意。人哪!別太把自己當回事。所謂學習,不僅僅是課本的,也是做人的道理。你伺候伺候老師,那不是應當的嗎?」

此言一出,就被網友吐槽,還有網友直言要取關。六六的話也許有些不明真相,但也不無道理。

楊德寶是他們村裡學歷最高的年輕人,他從小就被寄予了太多的期望,他不能輸,也不敢輸。他不能有半點退縮,只能埋頭向前,這種環境造就了他報喜不報憂的性格。

他生前一直想和女友一同出國深造,導師雖已同意,卻遲遲不肯放他走,這種心理上的挫敗感也一直埋在他的心底。

美國心理學家Albert Ellis定義過一種癥狀:低挫折忍耐度。如果借用智商情商的概念,這就是面對挫折時的「低挫商」。

他認為,許多當代人已被「寵壞」,無法忍受事情有丁點不順。

低挫商的人面對稍不如意的事情,就會覺得這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繼而不可接受事實,甚至導向災難性的後果。

這種思維定式付出的代價一是焦慮、抑鬱、憤怒等負面情緒,二是糟糕的行為決策,比如極端行為。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我國高校在校大學生自殺人數逐年上升,青年自殺數字是在25萬左右,這些當中有很多都是高學歷的佼佼者。

而根據專家研究,智商只決定人成功因素的20%,高情商和高「挫商」決定成功的80%。

然而,大學生一般智商都比較高,情商屬因人而異,但大多數人面臨的問題是「挫商」有待提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廣州醫學院畢業典禮上曾激勵學子們走向社會後要提高「挫商」。

這位大名鼎鼎的院士經歷了文革,當過工人、鍋爐工、宣傳員、醫生,而且還被安排去研究自己最不喜歡的專業。

即使是這樣,他依然堅持著在呼吸病方面刻苦鑽研,而且還取得了成就。

如此看來,一個人能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挫商。那些生活中經歷的磨難,往往是提高挫傷的有利契機。

三、自尊心太強會要命

據研究表示,我國的高學歷人群是自殺的高危群體,且自殺率是同齡人的2~4倍,還有繼續上升的趨勢。

而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與他們強烈的自尊心的有關。他們從小承擔了比同齡人更多的社會期望 ,而現實卻是,他們中的很多人並未立刻接近成功。

就在前幾年,一名年僅32歲的浙江大學海歸博士,拋下了陪他一同回國的的妻子和3歲的孩子,跳樓自殺。

這位博士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母親是浙江金華一家三甲醫院的醫生。

從少年到青年一路走來,他一直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高中畢業被保送到清華大學水利系,其後以全獎學金就讀於美國西北大學土木工程系,6年後順利拿下博士學位,留校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兩年。

而就在他回國工作的第三個月,卻選擇了跳樓自殺。

還留下了這樣一段話:

「我認為當初的決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後的發展完全沒有預計,感謝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國內學術圈的現實:殘酷、無信、無情。雖然因我的自以為是而忽視。」

在強大的自尊和殘酷的現實面前,這位博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落差,他沒想到他原本的優越感會在回國後的短短時間內瞬間崩塌。

這種強大的自尊背後往往帶著巨大的自卑感。自尊心越強,自卑感也就越強。如此一來,很容易產生輕生的想法。

知乎上有個呼聲最高的觀點:

「高學歷的人,思維會比很多人偏激,會更追求完美,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但是高學歷不一定能成功,也不一定能過上他認為的比較體面的生活。真正能夠做到學以致用的人不多,尤其是中國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強、混得好的人與高學歷的重合度不是那麼高。」

「這也就讓這些人產生了一個想法,就是我學歷這麼好,我理應找個體面的工作,生活應該過得很如意。我成績好,我就是精英,這些好的東西,都是我該得的,不能夠實現這個目標,自尊心太強導致心裡不平衡,最後選擇自殺。」

《請回答1988》里有句話說:

「人真正變強大,不是守護者自尊心,而是拋開自尊心的時候。」

龍澀納爾也講過:

「世上最骯髒的,莫過於自尊心。」因為自尊心分明就是臉皮薄,意志薄弱,經不起挫折。

自尊心是一顆種子,捧在手裡只能枯死,非得被人踩進泥土,在磨難中汲取營養,慢慢成長,變得成熟,最後才能開出花來。

人生路很長,也很短。

這一路,你也許會遭遇不公,

也許會被人輕視,

也許會從零開始,

也許會經歷迷茫和痛苦,

也許會有令人作嘔的上司出現,

也許會有奇葩變態的各路怪胎處處為難,也許會有種種令你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而面對這個出其不意的世界,我們要做的不是衝動、不是極端,而是理性面對一切。

因為這個世界從不需要你以死相拼,而需要用智慧博弈。

圖 網 絡

文 南波兔

南波兔:一個用心寫字,用愛生活的85後辣媽。曾辭職考取藝術碩士,遊學台灣。堅信以真心溫暖讀者,用智慧點亮生活。歡迎關注「願你與美好不期而遇」公眾號,遇見更好的自己。

情感觀點成長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冬日裡為你推送最暖心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願你與美好不期而遇 的精彩文章:

TAG:願你與美好不期而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