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天皇,在侵華戰爭中具體做了什麼?

日本天皇,在侵華戰爭中具體做了什麼?

圖:裕仁天皇視察埼玉縣陸軍預科士官學校


文 | 楊津濤

二戰結束後,圍繞著天皇在戰爭中究竟充當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爭議始終不斷。

揆諸歷史,天皇在侵華戰爭中,究竟做了什麼呢?


對重大事務作出關鍵決策

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實行所謂「兵政分離主義」。

按照《日本帝國憲法》,一方面,天皇「總攬統治權」,內閣「國務各大臣,輔弼天皇,負其責任」;另一方面,「天皇統帥海陸軍」,由陸軍參謀本部、海軍軍令部輔翼,實行「統帥權獨立」原則,內閣無權干涉。

因內閣與軍部互不統屬,又幾乎在所有重大問題上存有分歧,為實現「國策統一」,他們只能聽從天皇「聖裁」。裕仁利用了集團間的這種相互制衡,使自己處於決策核心。

譬如,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後,陸軍提出不擴大戰略,內閣則態度強硬,宣稱要「不以蔣介石為對手」。裕仁反對因對蘇備戰,而與蔣介石政權妥協,站在了首相近衛一邊。在締結德意日三國同盟、實行「南進」、對美開戰等重大決策中,裕仁都起到了平衡各方意見,擴大戰爭的關鍵作用。

再如,1945年初,日本敗局已定時,東條英機、重光葵都提醒天皇,蘇聯將日本視為東亞的最大威脅,如果戰爭繼續,日本將被「共產化」,危及國體。而天皇與大本營則相信,蘇聯在未來同英美的對抗中,會需要日本,寄希望於蘇聯出面調停。為此,裕仁甚至一度置《波茨坦公告》於不顧,直至蘇聯出兵東北。裕仁的這個決策,讓日本國民遭受了美國原子彈的轟炸,而這本是有可能避免的。

裕仁也是權力機構分立的受益者。比如情報獲取,內閣與軍部,甚至宮中集團、樞密院、外務省、陸軍省、海軍省等,彼此合作很少,但均負有輔弼天皇的責任,須向裕仁分享情報。1942年6月,日軍在中途島海中戰損失4艘航母,內閣、陸軍還被海軍矇騙時,裕仁已清楚地知道了真相。

據戰時被裕仁信任,曾任內大臣的木戶幸一披露:

「天皇非常了解戰局發展情況。所謂天皇被蒙在鼓裡的說法不正確……所謂屬下蒙蔽天皇、擅自作戰的說法也是不正確的。」

天皇的存在,壓制了各機構對自身利益的過度追求,使日本獲得了一個統一決策的機制。

但裕仁自幼深居宮中,缺少外交、軍事經驗,只能依靠宮中大臣與各種情報判斷局勢,故很多時候的決斷並不正確。同時,他也沒有能力真正彌合政府與軍部的關係,只是讓兩者保持表面上的「一致」,實則是暫時掩蓋矛盾,為戰敗埋下伏筆。

圖:1936年,裕仁天皇一家


能充分行使統治大權

為提高多元體制的效率,日本在戰時先後設置了「大本營政府聯絡會議」、「大本營政府聯絡懇談會」、「最高戰爭指導會議」等。如果商討的內容極為重要,還要有天皇出席,召開「御前會議」。這個會議的意義之一,是讓外界看到「內閣與軍統帥部之間對需要商議的事務經過妥協達成合意」。

出於迴避責任的目的,裕仁在1946年初對身邊人說:

「所謂御前會議是個可笑的東西……會議出席者都在內閣會議或聯絡會議上取得了一致意見……(御前會議)純屬形式,天皇並沒有控制會議氣氛的決定權。

表面看來,裕仁說的沒錯,確實是在內閣、軍部召開的聯絡會議,做出決定後,才召開御前會議。裕仁絕大多數時候,在御前會議上也緘口不言,使自己看上去是一個真的立憲君主。

但事實上,在御前會議上批准的各項政策,裕仁都在事前知道且同意。他通過「內奏」與「御下問」,間接處理國事。所謂「內奏」,就是軍部、政府的重大政策,呈交天皇裁可前,需要先通過「內奏」告知天皇。如果天皇不同意,這項「內奏」就會被駁回,打回去修改,直到天皇滿意。同時,天皇還會召見相關輔弼者,進行「御下問」。通過這些問題,天皇會暗示自己的意見。

裕仁對內奏極為重視,「有誘導性的提問和反問(如1938年1月15日對參謀總長閑院宮的對蔣介石態度的上奏)……甚至毫不留情地大聲呵責(如1938年7月20日對陸相板垣征四郎張鼓峰出兵案的上奏)」。

近衛文麿、東條英機也為準備內奏殫精竭慮,甚至要命人編寫《御下問奉答資料》備查。這些內奏經反覆討論,足以反映裕仁想法時,才會正式裁可,使之成為「國策」。僅1941年9月~1944年12月,陸軍參謀本部的內奏就有95次。

通過「內奏」與「御下問」,裕仁得以充分將自己的意見與國事決策結合在一起。而「御前會議」上裕仁的緘口不言,則給了外界一種決策來自內閣和軍部的虛假印象。這種體制,實際上是為了保護裕仁,使其不必為國事決策的失誤擔負任何政治責任。

除此之外,裕仁還能通過大本營向陸軍、海軍發布「大陸令」、「大海令」;以發布詔敕表達對戰爭的意見。依照檔案統計,二戰期間,大陸令發至1392號、大海令共發361次,而關於軍事的詔敕也有200多件。

這些都是裕仁天皇在日本近代特殊體制中,游刃於政府、軍部之上,行使統治大權的明證。

圖:1938年,裕仁天皇主持御前會議


注釋

陸偉:《日本對外決策的政治學——昭和前期決策機制與過程的考察》,博士論文,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美)赫伯特·比克斯:《真相:裕仁天皇與侵華戰爭》,新華書店2014年;龔娜:《近代日本政治體制下皇權的運作機制》,《社科縱橫》2013年第3期;《昭和天皇獨白(一)》,周鐵山譯,《中共中央黨校學報》1991年第23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71歲的蔣介石,與張學良對談回憶往事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