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

這幾個月追了幾部劇,都是歷史劇。從《雍正王朝》開始,然後是《大軍師司馬懿》上下兩部,其間看了《大明王朝1566》和《江山風雨情》。分別是清朝康乾之間、三國魏晉時期,明朝後期和明末。《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大家都很熟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今天我們就來閑聊一下。

先來說說司馬懿,用網上的評價「波叔演技炸裂」,其他很多角色都很飽滿,我覺得是這幾年我看過的最好的劇了。角色方面,侯吉一角,笑點擔當,有情有義的司馬府大管家;曹操演得也很棒,一代奸雄,多疑而豪邁;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上部中,圍繞立儲的交鋒最精彩,下部中,司馬懿和諸葛亮的交鋒和神交最精彩。我不太了解正史里的記述,這一塊不多說。

有很多的經典台詞,我們摘幾個:

這世間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得一人,志同道合,知情識趣:同甘共苦,不忘初衷,她說的每一句都能夠得到你的讚歎,她的每一個眼神,都是那麼流光異彩,與這樣的人共度 才不負青春阿!(曹丕)

委屈的人多啦。一將功成萬骨枯,大江東去,儘是流不盡的英雄血。多少人的委屈在裡面,那是多少人的委屈。(曹操)

我以為的有心,不是見色忘義的怦然心動,是不離不棄的日久生情。那日,我若是對你有心,我怎麼對得起與夫人二十載的同甘共苦。而今日我對你之情,是真舍不下的朝朝暮暮的相知相惜。我司馬懿,只此一心,叫做長情。你要不要,你看著辦。(司馬懿)

什麼是德呀 臨陣能致勝 不使將士枉死是德 治國能安民 不使百姓受凍餒之苦是德 至於那些坐而論道大言期人 只會擺架子 裝清高 無實惠於家國百姓的偽君子 朝廷 沒有那麼多俸祿養著閑人 我要的 就是能治國用兵 平定亂世的有用之才!(曹操)

臣一路行來,沒有敵人,看見的只有朋友和師長。(司馬懿)

「那你我的爭鬥始於何時呢?」

「始於那年,含章殿前,刀斧之下,你我對望那一眼。」(楊修和司馬懿)

此外,劇中曹家三人的詩賦:《短歌行》、《白馬篇》、《龜雖壽》、《大牆上嵩行》、《典論》,都很經典。與當時的建安七子齊名,這個說法好像還是來自曹丕的典論。後世父子三傑,就是蘇東坡家了吧。三國魏晉,氏族大家,名士風度。劇中的服裝和禮節都是美的,還有著墨的兩場婚禮:沃盥禮、同牢禮、合巹(jin)禮等,劇組應該是下了功夫的。陳丹青記述的木心講課筆記里,木心對魏晉十分推崇,是一個承前啟後,了解中華文化的入口,古文和待人接物,從魏晉開始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個還有待我的實踐。

亂世出英雄,劇中除了司馬懿主角,還讓我對歷史上真實的曹丕、曹睿、司馬師等有了興趣,後面會去讀書了解一下。李晨演得曹丕讓我偶爾會齣戲,還有一個就是劇中的一些戲骨演過好多其他的角色,被彈幕點明,也容易齣戲。

司馬懿熬死了一個個君王,一個個對手,多次處險境,但順形勢,造形勢,爭人心,能化險為夷。當時一些重臣都挺長壽的,按照今天的標準也不錯,在當時都是四五代人了。這也提示我們注意身體健康,活著,熬下去吧。

兩部大明朝的劇,一個是海瑞,一個是王承恩。

前者《大明王朝1566》是嘉靖皇帝最後一年,海瑞也是一個歷經四朝的人,劇情很緊湊,很像《萬曆十五年》的編排。從查弊案牽扯內閣之爭,與宦官之爭,君權與文官宦官集團。海瑞分明是一個異類,皇帝通過宦官和文官的制衡,保證皇權,文官也自成體系,是中國王朝幾千年的施政實際執行者,下面還有吏的集團。關於一些灰色的東西在《潛規則》和《血酬定律》里有寫,比較敏感,不多說。

身處其中的人,都是真實複雜多面的,我們中學時代的教材,更多的是一些主幹信息點,而不關注生動複雜的人本身。雖說瑕不掩瑜,但是畢竟有瑕,並非完人。像戚繼光、林則徐、紀曉嵐等等,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一面。有時代的背景,有個人的性格,有體制的所謂慣例和規則,我們絕不能非對即錯的來看。這就更體現海瑞是一個異類了,首先他足夠清廉,而且認死理,這樣跟整個文官集團就不能很高的兼容;其次他站在了道理和倫理綱常的高點,皇帝也拿他沒辦法。中國古代文人,有士大夫風骨的,大多是不畏死的,反而能青史留名。為什麼千古流傳的是海青天,包青天,因為稀少呀。那時的百姓人民,真得十分知足,全國牧民之官,剝削輕一些,大家就感恩戴德了,若還做了幾件事,那真是立碑燒香,流傳後世了。

司馬懿劇中,曹操七次對司馬懿動殺心。曹丕稱帝以後,也要賜柏夫人來監視,可見忌憚。自古君臣可以共風雨,不能共富貴。劇中有幾個鏡頭我印象很深,曹丕對司馬懿說,我厭倦了你跪在下面唯唯諾諾,謙恭順服卻來操控我的人生。為臣太完美,功高震主,美名遠播,並不是好事。要讓帝王有你的把柄,他才放心。所以海瑞是異類,是一把利劍。更多的是複雜的治世能臣和姦臣。

《江山風雨情》的是崇禎皇帝在位大明最後的十幾年的故事,他哥哥天啟皇帝,著名木匠皇帝,吃仙藥而死,他爸爸朱常洛在位二十多天,「紅丸案」,唉,狗血。劇中的王承恩呢,簡直就是另一個極端,是宦官,不是文人,沒有聖人教訓和一些虛名所累,也不假清高,各種潛規則和門路都玩得很轉,又是皇帝身邊人,與內閣權力鬥爭,在皇帝和大臣之間周旋,在黨爭和軍國大事之間協調,大忠似奸,亦正亦邪。看劇的時候常讓我有到底誰才是皇帝,到底誰在治國的感受。是王剛主演,總不自覺齣戲到「和大人」。劇中崇禎是剛愎自用的,大臣是典型文官集團那種,倒是王王承恩憑藉出色的情報網和個人的見識,掌握一舉一動。深諳各種規則,而又能周旋運用。但終歸皇帝還是皇帝,權斗中差點活活打死。

皇帝也挺慘的,久居深宮,言路不暢,周圍幾個近侍就能取命,又有無數的人順著你的脾氣來,放大人性的弱點。從小經歷各種宮斗和灰暗的話,難免心理建設就不好。不能很好駕馭的就要累死自己。乾隆皇帝就很舒服了,老爹留下了家當和整肅過的國家,下江南遊山玩水,又長壽。

劇都是好劇,歷史上真實的細節我也不太了解,正史我也沒有去讀,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二十四史,皇皇巨著,幾千年的王朝興衰,多少殺伐,多少榮光,多少功過,多少故事,就好像那滾滾江水,東流去,又不停息,改頭換面,一遍遍上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漫漫錄慢慢 的精彩文章:

TAG:路漫漫錄慢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