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十年匠心,中國唯一的機器雙面綉廣綉披肩誕生記

十年匠心,中國唯一的機器雙面綉廣綉披肩誕生記

造物中國 014期 廣綉

做《造物中國》欄目,常被你們感動。

我們說誠實的手藝,我們說走進生活的設計,許多人都說,太「小眾」了,在這個追求爆文爆品的世界,還好我們的一往情深,有你們一如既往的相信。

在大雪紛飛的歲末,忽然很想跟你講講關於追尋這些美好的物道——我們的故事。

· 2015年 ·

一隻碗和一個承諾的故事

年關將至,景德鎮工匠村裡安靜而寒冷,大多數工匠都走了,村子裡只剩下幾個從廣州來的年輕人,他們扛著重重的裝著碗坯的木板,踩著泥水,一腳深一腳淺地從村頭的胚房走到村尾的窯口。

在那一年,這幾個年輕人發現身邊喜歡器物的朋友,越來越多地用起了來自日本的碗碟。「我們去找點有中國印記的碗吧,而且能符合現代審美的那種,找不到咱們就自己做。」

火光映著他們興奮而懵懂的臉龐,和他們用設計改變民藝的夢想。此時的他們不知道,這一窯的碗已經被燒歪了一半;此時的他們不知道,工藝的難、設計的刁、市場的狠,讓民藝之美重回生活的路窄且泥濘。他們什麼都不知道,他們只知道那一窯僅剩的幾個碗,還是很美。

看著那些碗,他們許下了這樣的承諾——將中國最初的美帶回到每一個人生活里。

這幾個有點「笨」的年輕人,就是最初的物道。

那幾個碗,至今放在物道那個叫做「初心」的柜子里,辦公室的人來了又走了,而這幾個碗時刻在提醒著這裡的人們——那個關於美的承諾,永遠不要忘記。

· 2016年 ·

兩位大師和一台機器的追問

什麼是中國的美?不變的就是美嗎?我們堅守的是美的精神,還是不肯進步的手藝?

這一年,一路追問一路遇見,太多的美好還沒有找到答案,就因停留而消逝。

這一年,我們遇到了陳氏廣綉非遺大師黃敏健和譚展鵬。

驚艷時光300餘年的廣綉,是四大名綉中唯一一個與外域文化交融的產物,發明絲線色彩構成法的陳氏廣綉,正是以革新傳承廣綉之美的佼佼者。

而50多歲的兩位大師,談得最興奮的並不是那些驚為天人的廣綉成名作,而是工作室里那一排排奇特的刺繡機和電腦。對於他們而言,用十年的時間研發成功中國唯一一部可以達到手綉雙面綉效果的機器刺繡,似乎比十年手綉出的大作更令人激動。

為什麼要執著於研究機器刺繡?黃老師說:「能繡的人越來越少了,我們也老了,假如有一天綉不動了,這麼美的陳氏廣綉不見了,怎麼辦?我們就一直思考,廣繡的美到底應該在手,還是更應該在心。如果有一台可以達到手綉效果的機器,只要輸出陳氏廣繡的審美和設計,那廣繡的美是不是就可以讓更多人看見,看見了是不是就不會忘記?」

是的,一切為了記憶。蔣勛說,美學其實就是記憶,你身上不只是自己。廣綉和那些構成中國的所有的美,都是存於骨血的我們的記憶,而「記憶不應該讓他太快消失,消失以後人就會很焦慮。」然而,在「手作為貴」的今天,譚老師他們為留住美所做的一切向前走,卻成了逆行者。

譚老師手撫著機器情緒複雜地說:「這台機器我研究了整整十年,從自學電腦編程到實現手綉多色雙面綉,現在每一件成品都不愧於陳氏廣繡的美。可是他們不懂啊,他們總以為手綉才是貴的,十年啊,這樣的十年不是工匠精神嗎?這樣的十年做出來的東西就不值得驕傲了嗎?

· 2017年 ·

中國唯一的機器雙面綉廣綉披肩誕生記

去年,我們和兩位老師合作了「杏韻」圍巾。立體感十足的杏葉翻飛於圍巾上,獲得了數千人的喜歡。但這還不夠,我們是不是還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廣綉產品?在質地上,是否可以更有品質?在使用上,是否還可以有更多場景?

我們想到了羊毛披肩,不但能延續我們「冬天頸間花雨」的構想,超大的尺寸到了夏天還能當空調房蓋毯,讓更多人在更多時間使用它,廣繡的美就多留住一分。

·這樣的披肩首先要有一個讓人怦然心動的設計 ·

冬至春來的南國,總有一種櫻花,隨著冬雨和輕風飛颺,粉色的如同花雨,飄落在青石板的小巷裡。我們想把這場櫻花雨下到廣綉披肩上,它應該用散落成組的動線,從披肩的這頭落向那頭。

為了這個設計,物道與兩位大師溝通了三個多月,從花瓣的數量到組合飄落的方式一一修正:傳統的廣繡花紋繁複、色彩多,年輕人不一定喜歡,我們就做減法,讓傳統的廣繡花紋在配色、布局疏密上更簡潔飄逸,適合現代人的審美,但不失廣綉風骨。

· 這樣的披肩要完整實現陳氏廣繡的流光溢彩 ·

陳氏廣綉最大的特點就是絲線色彩構成法,以針代筆,所綉圖案有明顯的透視和明暗對比,生動如雲。要用電腦實現一朵花瓣多達五六種不同絲線搭配的效果,是個比手綉還要細緻的活。它必須有嚴格的走線,稍有不慎,從頭再來。

所以,即使繡花機器安靜地下針穿線,行雲流水,每一個機器下面也得有個師傅,他們要負責盯著機器的走線,一旦有交叉或者竄行,就要停下剪掉亂線,重新改變電腦程序,再綉一次。

而只有這樣,時刻不能放鬆地刺繡,才能真正復活廣繡的燦若雲霞,流光溢彩。

· 這樣的披肩在所有細節上都經得起推敲 ·

從這件披肩開始,我們不僅懂得了廣綉,還懂了羊毛,懂得了什麼才是最適合廣綉機器雙面繡的羊毛披肩。而這樣的懂得,足足花費了半年的時間,要適合刺繡的底料必須有相對長的羊毛纖維和緻密的質感,才能保證千次刺繡無損底料。

半年裡,內蒙、澳洲、歐洲,我們試用了不同產地的上百條披肩,才選擇了現在這款澳大利亞的長絨綿羊毛披肩做底,纖維足夠長,能承受刺繡花紋千萬次考驗;顏色純凈,質地比一般內蒙短絨羊毛更柔和,保暖性也好。

這設計、針腳、底料、工藝,不停磨合,上市時間一延再延,試錯成本一天天在升高。朋友問:「成本這麼高,還做嗎?」我們不曾猶豫,因為只要對品質和美執著,在熱點疾風般變化的今天可能會被忽略,但只要看見美好,就不會忘記。

這是一件物道與廣綉大師譚展鵬、黃敏健一起設計開發的披肩。

這不僅僅是一件廣綉披肩。

它,是物道想要將你帶回最初之美的那個承諾。

我們想以這樣的一件披肩,

向每一個因為相信所以看見的人們致敬。

我們想以這樣的一件披肩,

向每一個曾經懷疑抑或放棄過美好的人們說,

堅持對美好的信仰,是一種風骨。

真抱歉,這樣的風骨來晚了。

文字為物道原創,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部分圖片由「吳穎露」授權提供,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道 的精彩文章:

大寒,一歲枯榮一歲寒,且待新春暖花開

TAG: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