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杜甫說開去

從杜甫說開去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純」杜甫一生都在朝著這個偉大的目標砥礪前行,從未動搖。即使「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他依然悲壯的吟誦著「濟世肯殺生」,為大唐百姓的顛沛流離奔走呼號,為大唐帝國的風雨飄搖嘆惋擔憂,直到客死他鄉。一縷忠魂蕩滌了世俗的塵埃,穿越千載,熠熠生輝。杜甫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始終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

且不說「位卑不敢忘憂國」的陸遊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 「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更不說「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單是毛澤東筆下的風流人物,哪一個不是心懷國家,以天下為己任呢?他們中有幾十年如一日的掏糞工時傳祥;有不怕苦、不怕死,不為名利的鐵人王進喜;有為民族尊嚴獻出寶貴生命的黃繼光;更有不顧家人反對紮根鄉村36年的最美教師支月英 ;捨棄殿堂躬耕田壟,為了百姓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的秦玥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雖然他們都身處低位,來自平凡,但他們卻用奉獻和犧牲鑄就了以天下為己任的鐵壁銅牆。他們用一顆赤子之心悉心守護著華夏大地,靜待收穫。

時至今日,當我們為這些曾經的英雄們慨嘆時,我們也發現「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現象比比皆是;「麻木、冷漠、虛榮、浮躁」早已成為一部分國民的家常便飯;「低素質,愛佔小便宜」更成為出國旅遊國人的代名詞;「貪污腐化」也使部分官員忘記了自己是人民公僕的責任。世風日下,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在一些國民身上蕩然無存。究其原因,還是這部分人缺少社會主人翁之感,或以自我為中心,唯利是圖;或庸庸碌碌,苟活於世。所以,只有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精髓——以天下為己任,「扶不扶」就不會成為問題,小黃車就不會遭遇尷尬,拖延瀆職就不會成為常態……我們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孟子曾說伊尹「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其自任天下之重也。」伊尹自任天下,自覺擔負起賓士天下的責任。杜甫至千年走來,一路心酸一路悲苦,卻從未忘記「窮年憂黎元」,身處盛世的我們,又有何理由忘記自己的家國任呢?

作家麥家也曾經這樣說過:平庸的人有一條命:性命;優秀的人有兩條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有三條命:性命、生命和使命。沒有使命,再優秀的生命,也走不出人生的精彩。他可以過得很精彩,可那畢竟還是個人的事情,終會被歷史所遺忘。而能不能對國家、對社會甚至對人民有一點點的貢獻,這才是生命存在的意義!只有帶著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一路前行,生命才會在歷史的長河中贏得一席之位。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心趣留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