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馬賽到戛納 真有電影里那種綠色的光影

從馬賽到戛納 真有電影里那種綠色的光影

(原標題:從馬賽到戛納,活得像一部電影)

大仲馬的馬賽上演的是好萊塢歌舞劇,戛納午後的島則是一段侯麥的文藝片。在南法燦爛到彷彿取之不盡的艷陽下,每個片段都可以是吉光片羽。

在伊芙堡上眺望地中海。本圖片均來自JUN

馬賽有什麼?朋友Sandrine開車的時候,我在讀一本關於蔚藍海岸的旅行冊子。大仲馬筆下關押基督山伯爵的伊芙堡以及放了許多香料的魚湯無疑是其中關於馬賽最吸引人的部分,當然,還有傳說中的北非風情。

從舊港出發,20分鐘航程便到了伊芙堡。雖然距離馬賽只有1.5公里,但當我踏上這座荒涼的石灰岩島嶼時,環視四周深藍的海面,恍然便有了遺世獨立之感。抬頭望去,懸崖峭壁上一座中世紀風格的城堡巍然聳立,城堡的角落處突兀著3個高低不同的炮樓,盡頭還有一座高聳的燈塔,同古堡遙相呼應。

從海上靠近伊芙堡。

伊芙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516年。當時為了抵禦鄰國從海上入侵,法國國王決定在進出馬賽的水上要道伊芙島上修建一座碉堡。1658年,路易十四將伊芙堡變成囚禁新教徒和刑事犯的監獄。19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後,伊芙堡完全變成封建王朝鎮壓政治犯的監獄。自1580年關押第一名囚犯以來,伊芙堡在幾個世紀內共囚禁了3000多人。

伊芙堡關押的主要都是政治犯。

伊芙堡真的很美,那些關押過基督山伯爵等著名囚犯的囚室散發出潮濕的味道,提醒當年發生的一切,魚湯也很好味,只是我貪吃了太多前菜的麵包,對後面整整一盤魚肉只能撫胃哀嘆,白色海鳥在桅杆間輕快滑翔,把陽光寫成了最動感的詩句。

古樸的城堡前已長出許多荒草。

但狂歡遊行才是點燃這個城市的那發彩彈。從伊芙堡回到港口後本來打算走路去老城,沒想到大路全部都被封鎖了起來,人流從四面八方湧來,「看來遊行要開始了,不如我們就在這兒吧。」Sandrine的這個建議正合我意——我還沒看過狂歡表演呢!沒等一會兒就聽到音樂喧鬧,十幾輛花車一一駛過,題材只能用多種多樣來形容——跳桑巴舞的、抗議核能的、扮殭屍新娘恐怖文藝范兒的、真人水管工馬里奧大叔……舞姿如何姑且不論,單是每個人的投入與快樂就讓觀眾輕易地受了感染,隨著彩紙的飛揚,整個港口都被點燃了,以致於花車散去後,許多人不願匆匆離去,開始即興地唱起歌踏起舞步來,狂歡的餘燼就著海水的微光,將馬賽的這個黃昏點綴得如此迷醉。

踩高蹺的遊行者走過馬賽老城。

裝點著各種彩色裝飾的遊行隊伍。

令我意外的還有戛納。去之前,我只知道那是座又美又貴又熱鬧的海灘小城,每年5月的電影節使它成為世界的焦點,而數遍整個法國,除了巴黎,就算這兒奢侈品最多。

在沒有電影節的日子裡,戛納沙灘異常安靜。

但當隨著Sandrine用雙腳丈量了戛納整整六個小時後,我卻意外地發現它安靜的那一面,就像法國人愛的侯麥,電影里那種安靜的綠色光影,在戛納的島上竟也找得到。

不過二十分鐘,船就在聖瑪格麗特島靠了岸,來自希臘的大學生們荒腔走板地唱起歌來,大約想起了家鄉的島。沿著兩旁植滿松樹的小路往前走,可以聞見梔子花的幽幽香氣,間或還能聽到幾聲宛轉的鳥鳴。這裡是戛納人自己度周末的後花園,熱愛自然的法國人盡量維持著這裡的原樣,沒有旅館沒有商店,也禁止遊客在島上搭帳篷過夜。

島上的濱海博物館展示了許多海底挖起的羅馬遺迹。

「歷史上『鐵面人』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島上!當然,沒人知道那到底是真是假。」Sandrine帶我攀上一座堡壘,據說路易十四的孿生兄弟「鐵面人」曾在這裡被監禁了11年,後來才移監到巴黎。堡壘的另外一部分則是濱海博物館,展示了從海底挖起的羅馬遺迹,這些都是數千年前居民的生活寫真,包括裝葡萄酒、橄欖油的瓦罐,牆壁上裝飾的馬賽克及一些琉璃瓦罐、酒杯等,提醒我戛納也曾是一個小漁村啊。

自島上遠眺戛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新聞 的精彩文章:

網紅設計師改的房受萬人追捧 自己卻住43㎡破房

TAG:網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