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習壓力究竟能有多大?意志在頑強支撐,身體卻已經唱反調!

學習壓力究竟能有多大?意志在頑強支撐,身體卻已經唱反調!

文中案例來自生活報。

每到年末,大考小考前,

各種孩子家長不堪壓力的新聞撲面來。

什麼陪孩子寫作業氣到心梗,

什麼孩子不聽教誨爸爸讓孩子鞭打自己,

當然更多的是:

孩子地鐵上寫作業,車后座寫作業,

一邊掛鹽水一邊寫作業。。。

真真的看著讓人揪心。

然而,

在各種各樣「看得到」的忙碌背後

能變為動力壓力究竟有多少?

超出身心承受範圍的壓力又有多大?

那些「看不到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應該

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剛過完元旦,40多歲的王女士帶著正在讀高二的兒子走進了哈爾濱市心理衛生中心,她的頭髮灰白,滿眼的委屈和憤怒,她說:「我對你這麼上心,沒想到你以不上學來回報我,你對得起我嗎?」而她的兒子卻依舊低頭拽著衣角,看都不看她一眼……這樣的情景每天都會在中心上演,焦慮讓本該是親人的他們成為了仇人,本該溫馨的家庭充滿了火藥味。據哈爾濱市心理衛生中心主任、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心理中心主任徐佳介紹,考試季來臨,近日她每天接診的30多位患者中,有七成是焦慮症患者,而這20多位患者中,有一半以上是學生和家長,壓力與焦慮,已成為家長和學生不可忽視的心理問題。

高三男生精神緊繃四年,課上忘帶書引發「妄想症」

病房裡,18歲的小軒(化名)眼睛望向窗外,嘴裡不住地念叨:「我什麼時候可以上學?」母親總是愛憐地摸著他的頭,輕輕地說:「下周就可以出院了,咱們就可以上學了。」胡女士怎麼也沒有想到,要強的兒子竟會因為妄想而不得不住院治療。

小軒就讀於哈爾濱市一所省重點高中高三年級,學習成績非常好,一直排在學年前50名。從初四開始,小軒晚上都是12點以後睡覺,早上最晚也是5點50起床。兒子這種緊繃的學習狀態,對於胡女士來說已經習以為常,但是一周前的那天,她忘記給兒子帶書,兒子緊繃的神經終於崩開,也給胡女士一個措手不及。

一周前,老師通知有一節課取消,胡女士就沒有給小軒準備書,但是晚上老師又在群內通知課照常上,但是胡女士沒有看到這條消息。第二天,小軒到學校時,發現那節課的老師來了,而全班就他自己沒有帶書。他瞬間聯想到同學都在嘲笑他,為了試探自己的聯想,小軒走出座位,用手去拍同學,看同學們的反應。他的反常舉動被老師發現,通知了胡女士。胡女士帶小軒來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急性應激障礙」,原因是精神長時間處於緊繃、應激狀態,最後因為一件小事觸發了緊繃神經,出現了妄想。

小軒住院這幾天,胡女士一直在反思與自責中煎熬,現在她只期待小軒能健康平安。

初三女生一上學就低燒,竟是潛意識排斥上學

這一天,來心理中心就診的初三女生歡歡(化名)體溫36.4℃,但是楊先生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歡喜,因為他不確定女兒會不會一去學校又發燒。

半年前的一天早上,歡歡說自己頭疼、渾身無力,一測體溫是37.5℃。吃了退燒藥,在家休息兩天,歡歡的體溫趨於正常。可是第三天上學時,歡歡又開始發燒,還是37℃多。楊先生帶著歡歡去醫院做檢查,醫生給出的結論是沒有問題,可能就是感冒。此後的半年,歡歡一上學就開始低燒,楊先生帶她跑遍哈爾濱市各大醫院,結果都是沒有問題。就這樣,歡歡半年沒怎麼上學,不是去醫院,就是在家休養,直到有醫生建議他們到心理科檢查。

「我的女兒挺愛學習的啊,從來沒說過她不想上學,我們給她報的所有班,她都沒有怨言地接受了,咋就能患焦慮症呢?」當徐佳主任告訴楊先生女兒患有焦慮症時,楊先生怎麼也想不出原因。徐佳表示,在極少的情況下,緊張會導致體溫升高。通過檢查,徐佳診斷出歡歡發燒的原因就是排斥上學,雖然她總強調自己要上學補課,但潛意識裡是排斥上學的。

聽了醫生的話,楊先生並沒有去責備女兒,而是默默地停掉了幾門補習課程,他認為,適當減負才是對女兒最好的愛。

母親不到40歲滿頭白髮,對兒子太失望離家出走

不到40歲的張爽(化名)看起來有60多歲,稀疏的頭髮早已變白。她和丈夫因為對兒子教育的問題,一吵好幾年。在丈夫看來,不應該給兒子過多的壓力,但是張爽卻希望家境不富裕的情況下兒子能出人頭地。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張爽就給兒子報了各種補習班,每天晚上陪著兒子學習,兒子成績稍有波動,就會批評他。兒子很聽話,學習很刻苦,直到初二成績都很好。初三時,兒子向一個喜歡的女生表白被拒,就覺得學習好沒有用,就放棄了,現在連學都不上。

當班主任老師告訴張爽這些時,張爽回家狠狠地揍了兒子一頓。最近這一年,張爽大把大把地掉發,天天失眠,有時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只要回家看到兒子,她都會忍不住呵斥。就在前不久,她實在面對不了兒子和丈夫,離家出走一周,她的情緒有所緩解,但是一回到家,她又煩得不行,家裡天天充斥著打罵聲。

為此,張爽的兒子曾多次來醫院求助,然而張爽本人卻怎麼都不肯來看病,她總說「兒子好了,自己的病就好了」。

專家提醒:連續兩周失眠發脾氣,要重視焦慮問題

「越是學習好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可能越多。」徐佳如是說,孩子的壓力來自於父母、學校和自己,三方壓力像大山一樣壓迫得孩子喘不過氣來。學習成績好的孩子背負的期望值很高,微小的失敗都會對他們造成打擊,如果調節不好,就會患重度焦慮,需要藥物治療。徐佳建議,有一定的焦慮是正常的,它也是人們前進的動力,但家長不要給孩子和自己過多的壓力。如果連續兩周以上出現失眠、控制不住脾氣,影響到生活,說明焦慮水平較高,要引起重視。

孩子的壓力已經夠大,

家長就別再為孩子的學業過分操心了。

一來,

孩子應當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

二來,

自己對人生的期盼不應加在孩子肩上。

三來,

家長的焦慮更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總而言之,作為家長,

焦慮不但沒用

反而會產生一系列負面作用,

平衡好孩子

在課業壓力與身心健康之間的關係

才是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做的。

如果家長發現自己和孩子

有心理健康的一些問題,

應該正確面對並重視,

及早諮詢醫生!

歡迎評論說一說你的故事,發表你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爸去哪兒 的精彩文章:

TAG:牛爸去哪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