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湯的中醫臨床應用
白虎湯的中醫臨床應用
白虎湯,最早見於張仲景的《傷寒論》一書。由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味中藥構成。傷寒條文:「脈浮滑,此表無寒,里有熱,白虎湯主之。」白虎湯的功能主治,陽明氣分熱盛,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或滑數。
白虎,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二十八星宿的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其形象虎,位於西方,屬金,主殺伐,色白。(形狀像老虎,位於西方,五行屬性為金,主殺伐,五色對應為白色),故名白虎。應秋而歸肺(四季對應秋天,五臟對應肺臟)。夏熱秋涼,暑暍之氣,得秋而止。(夏天的暑熱難耐在秋天的涼爽秋風到來後得到停止)秋之令曰處暑(二十四節令中提示秋天到來的節令為處暑,即秋天的暑氣到此停止的意思),因此白虎湯以白虎命名,以對應它退熱的功效。
《傷寒雜病論》中使用過的白虎湯加減方主要有;白虎加人蔘湯,白虎加桂枝湯,竹葉石膏湯。白虎加人蔘湯補氣生津,用於陽明熱熾精傷,壯火食氣而至的口渴;白虎加桂枝湯治療「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時嘔」的溫瘧;竹葉石膏湯湯是在白虎加人蔘湯的基礎上,去知母,加竹葉、半夏、麥冬而成,主要治療「傷寒解後,虛痛少氣,氣逆欲吐的餘熱未清、津傷氣逆證。
白虎湯作為陽明氣分實熱症的代表方劑,明代醫家江瓘在其著作《名醫類案》中,較為詳盡的記載了白虎湯的臨床應用——白虎湯治療的醫案,共計10則。用於瘧疾、中暑、消中、吐瀉、中風、傷寒、大頭天行的治療。
1.瘧疾(溫瘧、癉瘧)
運用白虎湯治療瘧疾,思路源於《金匱要略.瘧病脈證並治第四》,書中運用白虎加桂枝湯用於溫瘧的治療。說文,瘧,「寒熱休作」。溫瘧,病機里熱熾盛,表有寒邪。「溫瘧者,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時嘔,白虎加桂枝湯主之」。(溫瘧病的癥狀,脈為平脈,病人身體有熱象,沒有寒象,骨節因為疼而使心裡煩,經常作嘔,治療用白虎加桂枝湯治療。)
《名醫類案》中提到三種治法:一為運用白虎湯原方治療;二為先以柴胡飲子,後以白虎加梔子湯治療;三為運用小柴胡湯去半夏,合白虎湯治療。
癉瘧,癉,熱氣盛的意思。與溫瘧的差異,癉瘧的病機為陰氣孤絕,陽氣獨發。《金匱要略.瘧病脈證並治第四》中提到「溫瘧」和「癉瘧」,但是只列出了溫瘧的白虎加桂枝湯方證,而沒有列出「癉瘧」的方證。《名醫類案卷三.瘧》中運用白虎加梔子湯治療癉瘧。「患者七月間,遠行勞役過飲,暑氣有傷,酒肉相搏,午後發熱而渴,冰水不能解,早晨稍輕,脈弦數,先以柴胡飲子下之,後以白虎湯加梔子治之」。(患者在七月暑天,遠行勞累,喂飲過度,傷暑後再加上酒肉滋膩,癥狀表現為午後發熱口渴,冰水冷飲不能緩解,早晨起床時發熱口渴的癥狀稍微好一些,脈象弦數,治法柴胡飲子瀉下後,再用白虎湯加梔子進行治療。)
2.中暑
運用白虎湯治療中暑,思路源於《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書中運用白虎加人蔘湯治療中暑的治療。「太陽中熱者,暍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白虎加人蔘湯主之」(夏季暑熱病邪傷人,從足太陽膀胱經開始,因此稱為太陽中熱。癥狀表現為汗出、惡寒怕冷,身熱、口渴,用白虎加人蔘湯進行治療。)
《名醫類案》中提到兩種治法:一為運用白虎湯原方治療;二為運用白虎湯與五苓散合方治療。
3.消中和吐瀉
運用白虎湯治療消中,具體癥狀表現為「素有痰火、過思鬱結,致晝夜飲食無度,時時常見則可,若少傾缺食則不安」(患者有痰火鬱結的病史和憂思過度的生活狀態,導致的白天和晚上飲食沒有節制,經常進食還好,一會得不到飲食則會有內心不安的表現。)
治法,白虎湯原方。《名醫類案卷十二.消中》中指出胃火熾盛沒有表現出「口渴」,而表現出「膳食多飢」的原因為「大腸移熱於胃,胃火內消」,可以用於臨床辯證治療消渴症提供參考。
運用白虎湯治療吐瀉,「吐瀉不止,米穀不化,服溫葯而加喘吐不定,腹滿身熱,飲食吐逆」(患者嘔吐和泄瀉癥狀交替,大便食物不消化,服用溫熱葯後,患者癥狀表現為喘、吐不定,腹脹滿、身發熱,飲食吐逆)
《名醫類案》記載可以運用白虎湯原方進行治療。《名醫類案卷十二.吐瀉》中記載明代著名醫家錢乙運用涼葯治療吐瀉完谷不化,「六月熱甚,伏入腹中,熱傷脾胃即大吐瀉」(六月天氣特別熱,暑邪留在腹部臟腑,暑熱損傷脾胃即表現為大吐大瀉),伏熱損傷脾胃,導致脾失升清、胃失降濁是其病因。
4.中風
運用白虎湯治療中風,《名醫類案卷一.中風》中指出,患者平素酒色過度,兼之外感風邪,臟腑俱受病,而以陽明經居多,故用白虎合小續命湯。小續命湯在《背急千金要方》中治療「卒中風欲死,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能語,奄奄乎乎,神情悶亂」的正氣內虛、風邪外襲證。
5.傷寒
運用白虎湯治療傷寒,白虎湯在《傷寒論》中共見於4則條文,分別見於傷寒太陽病、傷寒陽明病、傷寒厥陰病。《傷寒論.辯太陽病脈證並治》中170條「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太陽病傷寒,表症未解,發熱無汗的患者,不可服用白虎湯)、176條「傷寒脈浮滑,此以表有熱,里有寒,白虎湯主之」(太陽病傷寒,脈浮滑,是因為表有熱、里有寒的原因,用白虎湯進行治療。)
《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中219條「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陽明病傷寒,三陽合病者,太陽、陽明、少陽合而為病也。必太陽之頭痛、發熱,陽明之惡熱、不眠,少陽之耳聾、寒熱等證皆具也。太陽主背,陽明主腹,少陽主側。今一身盡為三陽熱邪所困,故身重難以轉側也。胃之竅出於口,熱邪上攻,故口不仁也。陽明主面,熱邪蒸越,故面垢也。熱結於里則腹滿;熱盛於胃,故譫語也。熱迫膀胱則遺尿;熱蒸肌腠,故自汗也。證雖屬於三陽,而熱皆聚胃中,故當從陽明熱證主治也。若從太陽之表發汗,則津液愈竭,而胃熱愈深,必更增譫語;若從陽明之里下之,則陰益傷而陽無依則散,故額汗肢冷也。要當審其未經汗下,而身熱自汗出者,始為陽明的證,宜主以白虎湯,大清胃熱,急救津液,以存其陰可也。)
《傷寒辨厥陰病脈證並治》中350條「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白虎湯主之」(厥陰病傷寒,脈象呈現滑脈,癥狀出現四肢厥冷的厥陰病,這是里有熱象,用白虎湯進行治療。)
《素問.玉機真臟論》中有「五實死五虛死」之說,五實指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在《名醫類案卷第一.傷寒》中針對傷寒所致的五臟實熱證,指出傷寒邪熱導致臟實(眼赤為肝實熱,舌縮為心實熱,唇口破裂為脾實熱,氣喘失音為肺實熱,大小便不同為腎實熱)伴大便自利,可以用白虎湯合用茵陳五苓散苦泄淡滲導其熱從小便走,進行治療。
6.大頭風行
運用白虎湯治療大頭風行。大頭風行,即大頭瘟,是因感受天行邪毒侵犯三陽經絡而引起的以頭面焮紅腫痛、發熱為主要特徵的溫疫病。多發於冬春兩季。由於人體正氣不足,感受時行風熱邪毒而形成。初起邪毒在於衛分,可見發熱微惡寒等表證,旋即熱毒燔灼肺胃膽經,上攻顏面咽喉。《名醫類案》中提出用白虎湯與川芎茶調散合方進行治療。
白虎湯原方、加減方、合方的臨床應用。白虎湯原方不僅可治療「大熱、大汗、大渴、脈洪大」的陽明實熱症,《名醫類案》中提到,白虎湯原方還可以用於溫瘧,中暑,太陽病傷寒、陽明病傷寒、厥陰病傷寒,消中,吐瀉相應證型的治療;白虎湯加減方,白虎加人蔘湯治療中暑,白虎加桂枝湯治療溫瘧,竹葉石膏湯治療傷寒解後餘熱未清、津傷氣逆證,《名醫類案》提到白虎加梔子用於「午後發熱而渴」癉瘧的治療;白虎湯的合方臨床應用更加廣泛,靈活。《名醫類案》中提到的有白虎湯合小續命湯可治療正氣內虛、風邪外襲的中風,合茵陳五苓散可治療傷寒所致的實熱證,和五苓散可治療「陽微厥」的中暑,合小柴胡湯去半夏湯可治療傷寒變瘧。合川芎茶調散合方治療大頭風行。
關於白虎湯原方、加減方、合方的臨床應用,應在詳審病機,把握癥狀的前提下,準確辯證,知常達變,靈活應用。
TAG:隨心行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