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梁武帝捨身同泰寺的典故是比較有名的,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梁武帝捨身同泰寺的典故是比較有名的,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梁武帝,姓蕭名衍,字叔達,小子練兒。蕭衍生於公元464年,卒於公元549年。他出生在秣陵縣同夏里三橋宅,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裡,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

梁武帝捨身同泰寺的典故是比較有名的,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蕭衍身世顯赫,他的父親是齊高帝的弟弟,被封為相縣侯,後來成為丹陽的府尹;蕭衍不僅出身顯赫,而且自帶傳奇色彩,他的母親是張尚柔,相傳張尚柔懷孕的時候,在庭院中散步,看到了盛開的菖蒲花,花瓣有光環環繞,不像塵世之物,於是就問身邊的侍者有沒有看到,侍者回答沒有,張尚柔覺得這菖蒲花富貴逼人,所以采來吞下,當月便生下嬰兒,這嬰兒便是蕭衍。

蕭衍作為蘭陵蕭氏的後人,漢朝相國的第二十五代世孫,蕭衍的出生就背負著不一般的使命。他的人生歷程就是一步步登向皇位的奮鬥史,公元502年,也就是南齊中興二年,經過蕭衍多年的精心布局,南朝最後一位皇帝齊和帝蕭寶融被迫退位讓賢,讓位於蕭衍,自此,南梁建立。蕭衍在位四十八年,是南朝皇帝中坐皇位最久的一個。蕭衍在位期間,任用賢能,例如陶弘景等人,創下了不少政績;也分外的節儉,使得南梁繁榮昌盛。但是晚年的時候因為「侯景之亂」,使得南梁都城淪陷,蕭衍也死在了台城。蕭衍活到八十六歲,死後葬在修陵,也就是現在的丹陽市陵口,謚號武皇帝,廟號高祖。

梁武帝出家

梁武帝蕭衍,史上關於梁武帝的一生概括和記錄的最多的莫過於蕭衍和佛教的關係,梁武帝更是在公元527年來到同泰寺出家,做了三天的和尚。相傳梁武帝信佛,為了自己的信仰,不近女色,不食葷腥,這在中國歷代的皇帝中是僅此一個。梁武帝多次脫下皇袍換上僧袍出家,難道此舉,真的是因為他對佛教的信仰?

梁武帝捨身同泰寺的典故是比較有名的,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史上對梁武帝出家一事各有說法,有的學者認為蕭衍是真的對佛教有敬畏之心,因為結合蕭衍的生平,比如說節儉,一日只吃一頓飯;再比如說不近女色,近四十年不去後宮;比如說一件衣服會穿很久······通過這些不難看出蕭衍的確是個容易信仰佛教的人。但是也有學者認為,蕭衍之所以信仰佛教,完全是出自於政治目的。聯繫蕭衍登上皇位的歷程,可以看出蕭衍深藏功與名,不動聲色的布局,然後如同拉網一樣,將自己看重的獵物收入網中。皇位是這樣,在這裡,民心也是這樣。歷代中國人都會選擇一個精神參照物去膜拜,去追求,佛教就是很好的信仰。首先,佛教與儒家思想中「仁,德」的思想相近,比較容易俘獲民心;其次,出家人慈悲為懷,在梁武帝蕭衍前面的兩個皇帝,一個暴虐成型,一個昏庸無道,最後都被人所取代,蕭衍不但推行佛法,更是大肆宣揚慈悲為懷,這樣比較容易讓百姓覺得自己處在的國家一派祥和;最後,蕭衍本就勤政愛民,再加上本身也是極其的努力,所以很容易受百姓愛戴。

皇帝出家,目的本就不會太單純,更何況還是個心機城府頗深的皇帝,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梁武帝此舉,的確讓佛法得到了宣揚,也為佛教事業作出了貢獻。

梁武帝捨身同泰寺

南北朝有個皇帝是比較出名的,就是梁武帝了。他是歷史上面第一個出家當和尚的皇帝,之後在他的一生中佛教文化對他的影響力是比較大的,甚至是會影響他在政策上面的決斷。梁武帝捨身同泰寺的典故是比較有名的,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梁武帝捨身同泰寺的典故是比較有名的,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當時在南北朝的時候百姓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所以當時盛行的是佛教,能夠讓百姓對生活有了一定的寄託。甚至當時的皇帝也是一個十足的信教徒,為此他建立了同泰寺,和普通的和尚一樣是每天定時的去向菩薩進行燒香拜佛,祈求為百姓積福。

但是之後的事情有點出格了,梁武帝已經想向同泰寺進行捨身,出家當個真正的和尚了,但是朝中的大臣們肯定是不同意的,之後全體跪求皇上能夠三思,梁武帝有點被勸動了又回去當皇帝了。

但是好景不長,梁武帝回頭想想自己不應該就這樣回宮了,這是對佛祖的不敬,所以又回到了同泰寺中,進行第二次的捨身,但是大臣們用了國庫中的一萬萬錢把皇帝的身體從同泰寺贖回來了。但是之後梁武帝又一次的變本加厲不僅想把自己的身體舍掉,還想把國家的土地也奉獻了,大臣們又著急了,用了二萬萬錢把皇帝給贖回來了。

這就是梁武帝捨身同泰寺的典故,說明了這位皇帝對於佛教的推崇已經達到一個極高的境界了。但是梁武帝全身心都在佛教上面,朝廷上面的事情又不聞不問,所以也導致自己之後死於亂戰之中。

梁武帝蕭衍 吃肉

在歷史的長河中各色各樣的皇帝是數不勝數的,其中比較有特色的或者說是比較可愛的皇帝就是要屬梁武帝了,因為他是歷史上面第一個想要當和尚的皇帝。那麼我們知道現在的佛教文化中有不吃葷這樣的說法,很多人認為佛教不吃肉是和梁武帝蕭衍有一定的關係。

梁武帝捨身同泰寺的典故是比較有名的,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梁武帝蕭衍曾三次捨身同泰寺,每一次都是因為大臣們用國庫中的錢把皇帝贖回來的。梁武帝推崇佛教的程度是處於一個比較熱衷的狀態的,一次比一次瘋狂,之後居然想把自己的國家的所有的土地和財產都舍給同泰寺。

但是正是因為他推崇佛教導致了在政治方面並沒有全身心額進行投入,很多的事情都得不到及時的處理,給當時的國家也帶來了很多的麻煩。

但是要命的是,當時朝廷上面還沒有出現代理處理國家的說法,並且梁武帝蕭衍如果不駕崩的話是不能有人能夠即位的。

即使在大臣們極力挽回之後,不再有去同泰寺當皇帝的想法之後,回到宮中也是對於佛學進行研究的,之後看到一篇有關佛教的書籍上面記載佛教是不能殺生的,之後梁武帝便下達命令,禁止殺生,之後從不殺生的概念中衍生出了不能夠吃肉的習俗,所以和尚不能夠吃肉的習俗是從梁武帝這邊開始的。

從梁武帝下達不能夠吃肉的命令中,我們也是可以從側面看出梁武帝蕭衍對於佛教文化的熱衷已經達到一個極致的境界了。

梁武帝與佛教中國化

佛教得以在中國傳播,最大的貢獻者之一就是梁武帝。梁武帝十分推崇佛法甚至到了痴迷的狀態。正是因為梁武帝身體力行地推崇佛法,才得以讓佛法進入中原,在中原有了很大的發展。首先,梁武帝將佛教定為國教。梁武帝遵從佛法對修行之人的要求。

梁武帝捨身同泰寺的典故是比較有名的,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生活習慣中,梁武帝不吃肉、不喝酒、不近女色,衣服和生活用品十分樸素。梁武帝不但嚴格要求自己,他還頒布法令不讓百姓宰殺牛羊,不許吃肉類食物。要是到了祭祀場合,就用麵糰做成牛羊等形狀,用來獻給祖先。其次,為了讓百姓們有祭拜場所,梁武帝花費了大量錢財在全國修建了很多寺廟,據不完全統計共有寺廟四百八十所,寺廟中共有十萬多名僧人。到了佛教節日時,百姓們都會去寺廟中祭拜,這也讓佛教精神深入人心。第三,梁武帝花費了大量時間和心血研究佛學,並著有與佛學相關的書籍,比如《涅萃》、《大品》、《凈名》、《三慧》等。梁武帝著有的這些書籍,極大地豐富了佛教理論知識。除此之外,他還讓懂佛學的大師研究和翻譯外國的佛學經典著作,通過翻譯成中文,便於修行之人的領悟和參透。值得一提的是,梁武帝是提倡素食主義的第一人,在衣食方面,梁武帝從不鋪張浪費,倡導以樸素為主。正是因為梁武帝身體力行地推行佛法,短時間內才讓佛教在中國有了較大的進步與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