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就像超市,人們進去尋找他需要的東西
佛學
01-22
有位西藏高僧講過:「宗教就像超市,人們進去尋找他需要的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昌列寺 的精彩文章:
嘎瑪仁波切精彩開示節選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件東西能適合所有人
這個世界沒有萬能的事物
佛教徒因為信仰佛教,都認為佛教是最好的。但從來沒有說過佛教適合所有人來信仰和修持,也沒有如此引導所有的人。佛教不是萬能的,這個世界沒有萬能的事物。有位西藏高僧講過:「宗教就像超市,人們進去尋找他需要的東西。」
佛陀時代有很多人信佛,也有很多人不信佛,甚至反對佛。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件東西能適合所有人,任何時候,任何事情都要實事求是。
一念是魔,一念是佛
別人身上的缺點 我們往往都有
其實,別人身上的缺點,我們往往都有。每個人都有一大堆毛病,也有一大堆優點。一念是魔,一念是佛,這兩者本來就是一體兩面。身上的缺點凈化以後就叫佛,優點被遮住了,缺點張牙舞爪時就叫魔。
當你發現對方的缺失,不要總想刨根問底,一定要在雞蛋裡挑骨頭地指責別人,覺得對方不可思議、不可饒恕。這時,你可以反過來看看自己的缺點。
發現自己的缺點並加以改進,修行才會逐漸增上
挑剔批評別人 對修行沒有任何幫助
佛陀教導我們不要往外觀察別人,而要往內觀察自己。因為往外觀察時,我們會用眼睛看別人的舉止行為,用耳朵聽別人的言語聲音,重點會放在觀察別人的缺點和錯誤。但挑剔批評別人,對自己的修行沒有任何幫助。
因為學習佛法的目的,就是要轉化自己錯誤的心態、語言和行為。只有發現自己的缺點並加以改進,修行才會逐漸增上,愈來愈歡喜自在。一旦有了歡喜心,即使別人有缺點,可能也會看成是優點。別人對自己說不好聽的話,也不會再像以前那麼在意了。
那麼多佛菩薩,到底專修哪個的心咒好?
曾幾何時,我們瘋狂追求慾望
為什麼說施者比受者有福報?
敢於剖析自身習氣的人,才是真勇士!
修行必須具備的十種內外順緣,你有幾種?
圖文來源昌列寺 轉載請在文首註明出處與作者
所修功德成遍知,調伏罪業眾敵怨,生老病死波濤海,願諸有情得解脫。

TAG:昌列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