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母親與外婆的戰爭

母親與外婆的戰爭

洪波,筆名弘博,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工程自動化專業。酷愛文學與中國傳統文化,曾在海爾從事品質管理工作十年。為人豪爽,喜歡漂泊。

序章

二十年前,還沒有出現現在風馳電掣一樣時速三百多公里的高鐵。

那時候,甚至火車還沒有開始提速。乘坐火車,都是慢騰騰的綠皮火車。

二十年前的夏天,我就是乘坐著這樣的一輛綠皮車,從武漢返回我的故鄉。

那一年,六月二十號,是大學放暑假的第二天。

當時天熱的要命,車廂里卻擠的滿滿登登,人如同罐頭盒子里的沙丁魚,一點多餘空間都沒有,正是洗桑拿的最好時機。

火車窗戶雖然開著,車廂風扇雖然拚命旋轉,卻不能帶給車廂里一絲一毫的涼風。

我卻不以為意,興奮的坐在火車座位上,看著窗外飛馳而去的樹木,陷入了回家的興奮中。

我帶的行李除了換洗的衣物書籍外,還有三大盒湖北特產孝感麻糖。這三盒麻糖,花了我五十四塊錢,對我來說,絕對是個不小的數字————是我勤工儉學月薪的差不多三分之一。那時候,我一周生活費大概是三十塊錢。

在火車上的時候,我興奮的一遍遍的策劃好了:一盒首先要給外婆;一盒孝敬爺爺奶奶;最後一盒給爸爸媽媽吃…………

我從不諱言,洪波從小就挺饞的,不然六歲那年也不會因為吃了外婆家的煮雞蛋,而被媽媽責罵成饞貓叛徒浦志高了,呵呵。

但是我在武漢上大學那幾年,卻從來沒有吃過,求學生活清苦,父母還要負擔老人的贍養,我不想給他們增加負擔,所以除了基本生活費,我沒有額外的零花錢。

這孝感麻糖我一直到這一年的大學三年級暑假,才狠下心買了這麼三大盒。

孝感麻糖包裝很亮麗,畫面是中國著名的傳說故事天仙配的主角董永與七仙女,董永因為孝心感天動地,七仙女毅然從天上飄落人間,與董永男耕女織……

望著我手裡的麻糖,我不禁陷入了對往事的遐想中…………

第一章

天仙配,這個美麗的傳說故事,在聽到黃梅戲以前,我就知道。

小時候外婆最喜歡跟我們這些孩子講故事。我偎依在外婆的懷裡,愜意的吃著他老人家親手摘下來的櫻桃的時候,外婆總會在旁邊跟我講些民間故事。

董永與七仙女的浪漫愛情故事就是外婆最喜歡講的。每次快講完的時候,她總要強調說,這是真實的事兒,董永就是咱們山東博興人,他們逃難去了湖北。他們生活居住的那個地方現在就叫孝感,孝順感動天地的意思。

每次我聽完,總要揚起笑臉,大聲說:外婆,我長大以後一定會像董永一樣好好孝順你,給你買很多很多好吃的!

這,是外婆最幸福最喜悅的時刻。

她的眼睛笑成了一條縫,臉上的皺紋嘴巴也合不攏,連聲說:「我的好外孫,外婆就盼著這一天了」邊說邊惦著小腳,去雞窩裡掏出兩個還熱乎乎的雞蛋,說要給外孫補充營養。

三十年前,在農村,豬崽子是農民的定期銀行存款,老母雞是農民的活期存款。雞蛋對外婆來說也是異常珍貴的,她從來不捨得吃,都是用來去收購站換零錢留作急用。

那時候外婆年紀已經大了,養不了豬了,所以雞蛋就是她日常唯一的經濟來源。因此,每次母親都會在我回老家看外婆的時候,千叮嚀萬囑咐,讓我別吃外婆家的雞蛋。

但是煮雞蛋的誘惑每次都讓我無法抗拒,以至於有一次被發現後,媽媽狠狠的罵了我一頓,說:如果敵人來了,我肯定會成為叛徒.

這對我這個只有簡單的黑白分明的二維世界觀的小孩子來說,可是晴天霹靂呀!我做夢也想不到,為了一個煮雞蛋,我竟然變成了《紅岩》里的叛徒浦志高。本來,我還想著做小兵張嘎或者小英雄雨來呢。

為此我找到外婆大哭一場。外婆聽了,立即顛著小腳,義憤填膺的牽著我的手,找母親為我恢複名譽。

外婆當著我的面,繪聲繪色的數落媽媽小時候偷吃鄰居大嬸腌制的醬瓜鈕子的溴事,把為人師表年年、被評為優秀教師的媽媽,鬧了個大紅臉。媽媽只好虎著臉狠狠的的瞪了我好幾眼,意思是等我回家,再收拾我這個調皮崽子。

我則得意洋洋的牽著外婆的手得勝還朝,邊走邊沖母親扮鬼臉。

母親又追過來,看也不看我一眼,氣哼哼的掏出五塊錢塞到外婆口袋裡(那時候,媽媽的工資是三十九塊五),然後一言不發的掉頭離開。

外婆連忙停下,放開我扯著她的手。

她一邊說著:「俺用不著錢,你們上次給的我還沒花呢!」一邊忙從懷裡掏出疊的整整齊齊的青布手絹。

她小心翼翼的展開,將錢腳壓平整,放在那一小疊毛票下面,再小心翼翼的用手絹包好,鄭重其事的揣入內衣口袋裡,又拽著我的手,走回老宅去。

外婆在路上不無感嘆的對我說,「你娘是刀子嘴豆腐心,孝順著哩,你可要聽你娘的話好好孝順她,不然將來娶不到媳婦兒。」

第二章

我對外婆的話向來都奉為金口玉言,從不懷疑,唯有這話是我不相信的。畢竟兩位舅舅對外婆的所作所為都擺在那裡,如果真是像外婆說的話那樣,兩位舅舅應該打光棍的,那麼怎麼會有兩位舅母那麼神氣活現的叉著腰在外婆家外面指桑罵槐呢?按照外婆的理兒他們應該沒媳婦呀!

不懂事的我窮追不捨的追問外婆這例外的原因,外婆不說話了,長長嘆了一口氣,用粗糙的大手撫摸著我的臉,好久才喃喃說道:好外孫,你不懂哩,母行千里兒不愁,兒行千里母擔憂……以前你的舅舅們孝順著哩,現在,娶了媳婦忘了娘哩……」

於是我對外婆發誓,將來絕對不娶媳婦兒,因為我可不想忘了娘,更不想忘了外婆。

外婆慌忙捂住我的嘴,嘴裡不停的嘮叨著:「呸呸呸!倒霉孩子,這話是能亂說的?你不要媳婦兒,那不斷了祖宗香火了?」

又哄我道:「只要你結婚的時候不要喝媳婦兒給你做的迷魂湯就行了。因為一旦喝了,就什麼都聽媳婦的,被她欺負一輩子。你兩個舅舅就是這麼被騙的。」

我信以為真,覺得那些小媳婦兒的迷魂湯可真讓人害怕,一定要牢牢的記住這話——說來慚愧,我確實做到了,我結婚後的媳婦果然從不給我做湯喝,甚至只要我在家,飯也從來不做————向來都是我給她做。

只可惜我當初沒從外婆那裡得知這迷魂湯的秘方,所以給媳婦做了十多年的稀飯和湯,仍然被她欺負的死死的。這點是我唯一對外婆有點腹誹的地方,我現在明白了,她老人家當初是在糊弄我。

第三章

父母很孝順,逢年過節除了送物品,還另外給外婆錢。

外婆從來都不捨得花,一直攢著。每每到年終的時候就偷偷接濟給我的兩個舅舅。

這點我祖父祖母和我外婆截然不同。我祖父的信條就是子孫自有子孫福,父親給他的錢從來都是很快花掉,奉獻給了祖國的酒煙零售事業。

偶然母親發現後,就很氣憤。恨恨地對父親說:「不能給娘錢了,只買東西就好了!給了她錢,全都便宜了幾對不孝順的哥嫂。」

可是過一段時間,她似乎又忘記了自己的誓言,再次偷偷的給外婆塞點零花錢。

因為外婆總是背著母親用我父母給她的錢對兩位不孝的舅舅暗中接濟,所以每次媽媽見到外婆總是要發一通火,說一些以後不再給錢的狠話,而外婆則總是矢口否認,說錢是借給鄰居某某看病了,買豬崽了……

母親發火歸發火,再次看望外婆時還是繼續把錢塞給她。

用外婆的話說,媽媽就是所謂的刀子嘴豆腐心。

現在想來,老人願意把錢偷偷轉給他她不孝的兒子們,正如媽媽不捨得自己花錢省下來孝敬娘一樣,都是求仁得仁,無怨無悔。

其實,母親對外婆一直是心存感激。

在重男輕女最嚴重的時代,目不識丁的外婆毅然頂住了來自舅舅、舅母和其他親戚的強烈不滿和周圍重男輕女的世俗壓力,讓母親這個農村的女娃上了學。

甚至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也未讓她輟學,這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國北方農村,貧困的沂蒙山區,是相當不容易的。

母親也爭氣,考上了臨沂師範(現在已經擴展成了一所大學),成為村裡多年以來唯一的一個吃了公家飯的女娃子。

長久以來,媽媽始終是外婆的驕傲……

第四章

火車到達我們那個小縣城的時候,我還沉浸在對外婆的深深地思念里,連車到站了都未發覺。

火車在小站只停留2分鐘,急促的響鈴把我從遐想中驚醒,慌忙拿著行李進走幾步從車廂門口跳下火車。

我剛下車十秒鐘不到,火車就緩緩的開動了,不到一分鐘就沿著長長的鐵路線風馳電掣的駛去,將我拋在了空蕩蕩的站台上。

由於我在學校耽擱了幾天,所以大學生放暑假的人潮早就過去了,只有我一個學生模樣的人提著行李慢慢走出站台。

出乎我的意料,父親居然在火車站口推著自行車,等著我。我又是高興又是驚訝,忙跑過去叫著:「爸爸,您怎麼來了?」

父親略微有點不自然的笑了笑,說:「縣城到咱們鎮上途經方城的那座石橋前幾天下暴雨被衝垮了,公交車沒法子過去,我和你媽媽接到你的信知道你要今天到,就騎車來帶你回家。」

「哦,」我應了一聲。因為我此刻還沉浸在對往事的遐想中,沒有多注意到父親的不自然。

我高興地說:「爸爸,我從武漢買了三盒湖北的特產,孝感麻糖,外婆一盒,奶奶一盒,咱們自己吃一盒。我明天就回外婆家一趟,先給給外婆送去。」

父親眼睛似乎閃了一下,有點什麼異常的意味,卻轉瞬即逝,似乎一塊小石子投進了平靜的湖面,瞬間的漣漪很快又恢復平靜。

接過行李,放到另外一輛自行車的后座上,邊綁著行李邊慢慢地應著:「孝感麻糖,哦,那是董永和七仙女傳說的所在嘛……。」

我忙介面說道:就是天仙配的產地,外婆最喜歡這個故事了,她肯定喜歡這個——包裝上還有董永和七仙女的圖像呢!」

父親一直沒有回頭,只是附和著:「沒錯,我在部隊的時候出差去過那裡。那裡的麻糖與別處不同,非常獨特」。

「那咱們走吧,我知道另一輛車肯定是父親從縣城一個戰友那裡借的,就不多問,跨上自行車就想走。

忽然我想起了這樣走的話,正好可以騎車途經外婆的那個村子,就叫住父親,說:」爸,先別急著綁,我先拿出一盒帶在車上,待會您先騎車回家,我騎車給外婆送去後再回家。」

父親卻沒有停下捆行李,只是背對著我緩緩說道:波兒,咱們還是先回家吧。嗯,你,你外婆,她現在不在村子裡,去串親戚了,過幾天再送過去也不遲。」

父親是軍人出身,行事一貫雷厲風行,從來沒有這麼吞吞吐吐的對我說過話。

這到底是怎麼了?

我有點疑惑………

第五章

我從車子上跳下來,很疑惑的問:「外婆去哪裡串親戚了?你們沒給她說我要回來么?」

「她去了兩個月了,你來信才一周,沒法說。」

「嗯,對了,你外婆是被你四舅老爺接去了。可能要住上小半年呢。」

外婆在娘家是大姐,有四個弟弟,其中屬四舅老爺跟外婆感情最好。

太姥姥去世的早,我的三舅老爺那時才剛剛3歲就失去了太姥姥,所以完全是外婆這個大姐代替了太姥姥的母親角色,將四舅老爺哺乳撫養長大。

四舅老爺比媽媽還要小一歲,完全是把外婆當成了母親來對待,他對外婆一直很尊敬,經常開著三輪車接外婆去他家短住。

所以我也沒有多想,只是略有些遺憾,四舅老爺的家是我的禁區,既然外婆在她的小弟弟那裡住,我只好等著她回家再去看她了。

作為晚輩,我不應該對長輩說長道短,所以凡是涉及到舅舅、舅媽等的事情,我總是一帶而過,點到即止。但是說到三舅老爺,而且又說是我的禁區,就不能不略微有所解釋,對四舅老爺也不能不有所冒犯了。

四舅老爺是一個被寵壞了的人。用母親輕蔑的話來說,他是一個農村裡典型的花花公子。

我小時候只見過四舅老爺一次。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與周圍的老實巴交的農民格格不入。

他在正經農民眼裡屬於典型的不務正業,農活什麼的全部都不會,卻會唱民間小曲兒,會拉二胡,吹嗩吶,敲鼓打鑼,說書唱戲……

一言以蔽之,吹拉彈唱全部是無師自通,無論什麼曲調,只要他聽過一遍,就立刻能夠用二胡拉出來。

所以農村生活雖然清貧,生產隊工分雖然低,他的日子卻一直過得十分愜意,無論紅白喜事,都少不了他去,混個飯飽酒飽。

此外那些閑人的玩意兒,他都是非常精通.什麼鬥雞,斗蛐蛐兒,捉畫眉百靈鳥養著玩兒,玩牌九出老千,裝瞎子先生給人算命……。用母親的話說,簡直就是活脫脫一位八旗子弟。

別人看不慣,但四舅老爺依舊活得瀟洒。他是村裡生產隊長眼中釘,卻又是農村農閑時不可或缺的娛樂因素,每次公社裡組織文藝匯演,他都是當仁不讓的骨幹……

現在我長大了,才深深的感受到,當初的四舅老爺生活的時代,對他來說實在是一個悲劇。

如果在宋朝,他也許會成為水滸傳里的高俅高太尉;如果在九十年代以後,也許他就是另一個趙本山。

可惜他的青壯年是在中國的七十年代,所以只能遺憾的與二流子的稱號為伍,這是師道尊嚴的母親所不能忍耐的,每次提到這位小舅舅,她總是輕蔑的稱呼他為盲流,並深以之為恥。

尤其是在母親從我不經意的透露出唯一的一次見到四舅老爺時,四舅老爺居然跟我表演玩牌九出老千,還答應要送我一隻百靈鳥兒,立刻勃然大怒,給外婆和我都下了禁令,不准我踏入四舅老爺的家門一步。

第六章

回到家裡,媽媽似乎也有些異樣的神態,但是粗心的我卻並未看出來。由於這個暑假我們學校還有一項社會調查的任務,我投身其中不覺忘了外婆的事。

直到臨返校,才想起還沒看外婆。媽媽對我說:「你回武漢吧,我過幾天去你四舅老爺那裡一趟,順便把你買的孝感麻糖帶給你姥姥。」

我無奈只好答應,又囑咐了半天媽媽,一定要告訴外婆,這是我專門從武漢買回來孝敬她的。

母親背對著我,一邊幫我收拾行李一邊不耐煩的說:你怎麼這麼婆婆媽媽的,放心,你的功勞我不會抹殺的。」

那時候四舅老爺已經四十多歲了,早已經不再是媽媽口中的花花公子了。

他原來的很多荒唐行徑都改了很多,兩年前剛從東北帶回來一個三十多歲的小媳婦,開始正正經經得過上了穩定的日子。

但是母親對四舅老爺的那種偏見,卻根深蒂固,師始終沒有消減。

奇怪的是,唯獨這次,她卻沒有順便再諷刺她的這位小舅舅。

回到學校,因為參加寒假勤工儉學沒回家過年,轉過年來就是大學的最後一年,又是畢業設計,又是找工作。到了6月份畢業後就直接去了一家公司上班,連家都沒有回。

那時候電話還是奢侈品,通訊方式都是每周一封書信。每次我寫信詢問,媽媽的回信都是千篇一律,一切都好,外婆身體也好,很挂念我,讓我注意身體,別忽視了學業……。

至於那盒孝感麻糖,母親來信並未提及。直到我幾次去信詢問是否送給外婆了,媽媽才回信說,已經給外婆了,外婆很喜歡,說我很孝順。但是都是寥寥幾句,就說起別的事兒了。

不知怎麼的,我每隔一段時間總要夢見外婆幾次,每次外婆都是拿著幾枚煮的熟的雞蛋,塞到我的手裡,還熱乎乎的……

無論是春眠不覺曉的雨夜,還是寒風呼嘯的冬夜,每次外婆遞到我手裡的雞蛋的熱辣辣的溫度都讓我在睡夢裡醒來……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是我與外婆離別的時間太久的緣故吧?

我夜半醒來,躺在床上有些疑惑的想著。

第七章

寫到這裡,有些敏感的讀者應該都感覺到了些什麼。

是的,我現在可以說出來,但是那時候我卻是又過了三年才知道。

因為工作忙,我有兩年沒回家,第三年帶著剛結識的女朋友回老家,見父母,更大的心愿是帶著她見我久無音信的外婆。

一路上我們歡聲笑語,說不出的開心與快樂!

再往下我不想敘述了,因為無論什麼語言都是蒼白的,無法形容出,我在得知外婆早在三年前那個櫻桃染紅了的日子就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悲傷、憤怒和悔恨。

我那一刻好像變成了一頭受傷的野獸,這是後來,與我同去的女友(現在已經是我兒子的媽媽,我的前妻了)怯生生告訴我的。

外婆臨終,多次囑咐爸爸媽媽要瞞著我,不能讓我在學校里分心,這是事後很多天,四舅老爺告訴我的。

我無法怨恨深愛著我的父母,這不是他們的錯。

我只能恨老天,也恨我自己,為什麼會讓我失去了報答外婆的機會。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種痛苦確實是深入骨髓……

在外婆的長滿了枯草的的墳前,我嚎啕大哭……

第八章

聽說,外祖母去世的時候,兩位很少上門的舅舅哭得特別傷心。

尤其是看到外婆留給他們每個人一千塊錢存摺的時候,更是哭得擂胸捶背,聲嘶力竭。兩位舅母更是哭得抑揚頓挫,聲傳數里。

五月份正是溫度初升的時候,大舅舅和二舅舅作為孝子逢人就下跪磕頭,頭碰在石板上砰砰作響。

大舅舅專門穿了一條棉褲,三天的弔唁下來,居然把棉褲都磨破了,露出了白花花的棉花。二舅舅也是額頭磕的鐵青。

圍觀的村鄰都嘖嘖稱讚,說孝子孝婦都很孝順……

在我們老家,孝子孝婦給拜祭者行禮,是一個體力活,相當的勞累。為了能夠更好的履行孝子孝婦的職責,他們只要有機會就大吃大嚼,拚命補充體力,終於成功的支撐到喪事結束。

第九章

在喪禮上,媽媽和四舅老爺的表現沒有那麼搶眼,他兩個幾乎三天里只喝了幾杯水,一點飯都沒吃。自然,哭起來也就沒有其他親戚那麼驚天動地,很難讓圍觀的街坊滿意。

父親因為工作忙,去的比較晚。他去了之後就忙著照顧悲痛欲絕的母親,臉色鐵青,連孝帽子都沒戴。

大舅瞅准了時候,忽然當著很多人的面,氣憤的指著父親說:「妹夫,你的孝呢?為什麼不帶?」

父親淡淡的說:「我的孝在心裡!」這句話引來的是一陣瘋狂而熱烈的叫好聲。尤其是四舅老爺,喊得最響亮。

這些都是四舅老爺事後找到我告訴我的,他的話讓我平靜了很多。四舅老爺談吐依舊風趣,他現在做些小買賣,生活早已小康了。

四舅姥姥比他小了二十多歲,懷裡還抱著一個五六歲的女孩子,眉眼依稀有四舅老爺玩世不恭的漫不經心和古怪精靈。

四舅老爺臨走的時候,我問了他一個問題。

「為什麼我的媽媽這麼討厭您呢,我覺得吧,您並不太像媽媽說的……。」後面的話我不好意思說下去了。

四舅老爺嘿嘿乾笑了幾聲,臉上卻浮現出了古怪的表情,有傷感,有痛苦,也有陷入回憶帶給他的溫馨……

他點了一支煙,吸了幾大口,又沉默了幾分鐘,把煙頭扔到地上,用腳慢慢的把煙頭踩滅。慢慢的開口說:

「其實是很簡單的原因。我和你媽差不多大。

你太姥姥去世後,一直就是你外婆在照看我。

我吧,分去了很多,你外婆本應給你媽媽的愛,她不恨我才不正常呢。」

我無語。是的,外婆的去世,卻反而緩和了兩個人的關係,也許這就是人性的悲哀!

為什麼非要兩個人都關心,都摯愛的親人離開了,才會因為體會到同樣的悲傷而在感情上變得互相貼近呢?

尾聲

本來,行文已經結束。至少,在我寫此文的一年前是這樣。

可是,現在洪波不能不加一條尾巴。

因為,我親愛的母親,同樣最疼我的媽媽,她老人家也已經於去年四月份騎鶴西去!

從此,洪波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真正意義的親人了!

嗚呼,謹以此文,獻給我的外婆,我的母親!

用一首詩作為懷念吧!

願時光倒流,兒永遠偎依在娘親身旁

願時光倒流

失去母親的我不在悲傷

西沉的太陽返回東方

黃河倒轉,逆流而上

凋零一地的玫瑰花瓣

從地上飄起

回到枝頭

白髮消失

皺紋不再布滿我的臉龐

破碎的玻璃杯恢復原狀

地上潑撒的已經渾濁的水

回到玻璃杯清澈模樣

激射而出的絢爛禮花

退回到炮膛

我交回入學通知書

回到牙牙學語的幼稚園學堂

放棄一切知識,學歷,

技能,滄桑

我只要

記憶里每次我回家

廚房裡你叮叮噹的聲響

從酣睡中被你叫醒

熱毛巾燙著我的臉

耳邊傳來您你無休止的嘟囔

碗底的一個荷包蛋

背起書包臨出門

你幫我整理好凌亂的衣裳

是的,我只要這些

因為

那時候

我的媽媽呀

您還在我的身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後感雜誌 的精彩文章:

巫山一段雲 畫詩——趙恆慈詞選

TAG:讀後感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