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奮進姿勢在浩瀚星空譜寫中國傳奇

以奮進姿勢在浩瀚星空譜寫中國傳奇

以奮進姿勢在浩瀚星空譜寫中國傳奇

——寫給英雄的中國航天員群體

作者:晨露

1998年1月,14名來自空軍部隊的飛行員在北京航天城摘下飛行徽標,換上了鑲嵌著地球標誌的金色航天徽標。

這個小小的儀式,見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正式成立。

1999年7月26日,航天員潘占春、李慶龍、費俊龍、劉旺(從左至右)在俄羅斯進行失重飛機訓練。新華社發(王校鋼 攝)

從楊利偉隻身成功探天到景海鵬三上太空,14年來,11名航天員六問九天,巡天遨遊68個日夜,繞地飛行1069圈,行程4600餘萬公里,完成空間科學試驗100多項。

中國航天員們以一次又一次充滿挑戰和艱辛的出征,把民族榮耀牢牢鐫刻在太空深處,把神聖使命深深焊烙在信仰頂端,實現了個人崇高追求與祖國航天事業的完美融合,完成了人類科技史上探索未知世界的諸多個飛天壯舉。

2003年10月15日,執行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楊利偉出發登艙前揮手致意。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兩度飛天的聶海勝、三上太空的景海鵬,功成名就卻立志再闖九天;神七任務中,翟志剛、劉伯明拚死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展現;鄧清明3次與飛天任務失之交臂而初心不改;李慶龍、吳傑作為我國最早選拔的航天員始終甘為人梯……

中國航天輝煌的鑄就,需要龐大的綜合科技實力。但對於每次出征都名額有限的14名中國航天員而言,就是艱苦而超常的綜合訓練。

而這種訓練的「超常」標準,我們幾乎無法設想,更無法體驗。

2012年6月18日,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大屏幕顯示航天員景海鵬、劉洋、劉旺(從右至左)在天宮一號實驗艙內。新華社記者 查春明 攝

比如超重耐力訓練。在時速100公里旋轉的離心機中,航天員要承受6-8倍的重力加速度,不僅要重複各種抗負荷動作,同時還要判斷信號答題。

一般情況下,當荷載達到6個G以上時,做過試驗的各國航天員都會面部肌肉嚴重變形,頭暈噁心,呼吸困難,痛苦程度無以言表。

在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的離心機上,有一個紅色按鈕。按鈕的設置有特殊的功能,那就是,一旦航天員挺不住,可隨時請求暫停。

然而,自航天員大隊成立至今20年來,這個紅色按鈕從來沒有被按亮過。

2002年6月17日,航天員在進行穿脫訓練。

追夢之路,從來不缺少挫折與挑戰,甚至要經歷生死考驗。飛天之路,更是如此。天上一分鐘,地上數年功。想成為合格的航天員,除在空軍飛行部隊具備1000小時以上的飛行時間外,還至少要經過3年以上百餘項嚴苛的「魔鬼化訓練」。

與此同時,為練就過硬的飛天本領,航天員一年內還要學習掌握30多門基礎理論知識,相當於大學本科整整四年的課程。不僅如此,他們同時還要進行包括體能、心理、航天專業技術、救生與生存等8大類140多個科目訓練,年均學習訓練時長多達2000多個學時。

有人說,航天員的生涯,幾乎是把人生的高等學科求知過程,進行了一次集中的「壓縮處理」。

2006年9月16日,航天員費俊龍(中)在遼寧進行叢林野外生存訓練。新華社發(朱九通 攝)

飛天,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概念,卻也更是一個充滿現實意義的挑戰。

為了能在飛天過程中克服身體的各種生理反應,首先就必須努力礪練克服地心引力。為此,航天員就要承受超重、失重、低壓、缺氧等環境因素的嚴峻考驗。

模擬失重訓練,他們身著150公斤的水下訓練服,在深水裡反覆訓練艙外活動技能,一次長達6、7個小時,每次下來體重都會減輕4、5斤,吃飯時常常連筷子都拿不住。

2006年12月26日,航天員景海鵬(前)、吳傑進行水上出艙訓練。新華社發(朱九通 攝)

以超常的付出苦心礪劍,以驚人的毅力挑戰生理和心理極限。這不僅是男航天員的日常功課,女航天員也從不例外。因為,登天之路從來不偏愛女性。而由於訓練內容和考核標準和男航天員一樣,這就意味著女航天員要付出更多。

在頭低位卧床訓練中,航天員要連續7天保持頭低腳高的姿勢,頂著臉部充血、鼻塞頭痛、胸悶失眠等嚴重不適,還要進食飲水、清潔個人衛生。

飛天沒有坦途大道,堅韌不拔、頑強拼搏才能搭起築夢太空的雲梯。經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評選會嚴格評定,先後選拔的兩批21名航天員,全部具備獨立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能力,創造了世界航天員訓練零淘汰率的紀錄。然而,受任務性質和條件制約,不可能每個人都有機會飛天,但每一名航天員把每一天的訓練都當作備戰。

2013年5月22日,航天員王亞平(中)、聶海勝(右)、張曉光在模擬天宮一號組合體內進行太空授課訓練。新華社發(朱九通 攝)

鄧清明是航天員大隊唯一沒有執行過飛天任務的首批現役航天員。20年來,他幾次備份乘組,每次都與飛天失之交臂,時至今日,仍然初心不改,甘做一名追夢路上的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

鄧清明這樣總結自己的航天夢想:「我會把20年的追夢,比做十年寒窗,把飛天圓夢,比做高考,我想爭取一次高考的機會。在空間站即將來臨的時刻,我肯定會和大家一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爭取在新時代中國航天人的新高度,留下自己的足跡!」

這是一個航天老兵的夢想,也是一位渴望出征戰士的鐵血志願!

2001年6月,航天員在湖北進行跳傘訓練。新華社發(朱九通 攝)

隨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航天員越來越多地承擔「太空科學家的角色」,他們積极參与系統設計、產品研製、技術攻關,出色完成了100多項空間科學實驗。

中華兒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中國載人航天的每一步實質性跨越,都是通過航天員的血肉之軀完成驗證與升級;中國航天科技對未來太空領域的每一次深度探索,也都需要航天員科學精準的全身心投入。中國航天員大隊的每一位隊員,不僅是中國軍隊爭創一流的傑出代表,更是點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逐夢英雄。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航天員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員公寓問天閣舉行,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從右至左)向歡送人群揮手致意。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只有不斷創新,中華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來。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正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步伐,航天科技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要領域,是國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展台。中國航天員一定會在今後創造更加輝煌的成就,做好更加突出的貢獻。

伴著新年度的開訓號角,讓我們迅速掀起學習中國航天員大隊先進事迹的熱潮,學習他們以十年磨一劍的堅韌之志砥礪本領,學習他們以堅如磐石的絕對忠誠為國出征,學習他們以敢打必勝的戰場作風攻堅克難,為爭創世界一流軍隊建功立業,為打贏未來戰爭鍛鋒礪刃!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這是航天員景海鵬(左)、陳冬在出征前揮手。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軍媒推薦

央視軍事(CCTV-7_Junshi)

中央電視台軍事節目中心官方發布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軍視網 的精彩文章:

軍隊實戰化練兵場上究竟該刮啥樣的風?

TAG:中國軍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