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小公司年發射量要挑戰中國航天,背後有此獨門秘笈

小公司年發射量要挑戰中國航天,背後有此獨門秘笈

紐西蘭的電子號火箭1月21日首次發射成功,但這僅僅是個開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已經發布消息,稱2018年將進行35次航天發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今年也要進行5次發射,加起來中國航天計劃發射40次之多,未來甚至可能更多,挑戰美俄年發射量的領先地位。今年1月中國航天開門紅,連續4次發射成功,而美國新年第一發衛星就生死未卜,去年表現神勇的SpaceX能否再續佳績還有待觀望。然而,蝴蝶效應的影響無處不在,遙遠南太平洋上的島國紐西蘭正在掀起新的風暴,這裡有一家小公司可能挑戰中國航天的年發射記錄!

一月中國航天四戰四捷,今年要發射40次,但有個外國小公司要在近幾年實現更高的發射量

隨著航天技術的進步,說起來我們對中國航天被商業航天公司趕超已經司空見慣了。不說我國遙感和通信衛星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就說我們最引以為自豪的長征火箭,無論是發射經濟性還是運載能力都被SpaceX公司超越。不過現在的SpaceX公司早就不是很多人印象里的什麼小公司,它規模是聯合發射聯盟(3400人)的兩倍大或者說有7000多員工,是美國航天發射工業的龍頭老大,再加上這家公司受益於美國航天工業的技術和經驗積累,做得比我們強似乎也是理所應當的。

火箭實驗室公司很快就要每月一次發射,瑪西亞半島上的這個發射場,最高支持72小時一次的發射

然而,面對紐西蘭這個除了美景、奶粉和阿凡達外我們了解不多的國家,它們的商業火箭公司能挑戰中國航天,這就令人非常稱奇了。皮特·貝克(Peter Beck)創建了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公司,研製了電子號(Electron)火箭,他特意選擇在祖國紐西蘭建造私營發射場,其根本原因就是利用紐西蘭航線少火箭發射對航空管制影響小的優勢,高密度的發射電子號火箭。火箭實驗室公司在紐西蘭北島的瑪希亞半島就造了一個發射工位,那麼它的高密度發射能到什麼水平呢?

美俄現在年發射量不大,但即使冷戰高峰期,蘇聯的峰值也不到110次!

說出來要讓人大吃一驚:他們計劃一兩年內達到每年發射12次的能力,隨後迅速增加到每周一次,而航空管制許可的最高發射頻率是72小時一次,換句話說只要有訂單,它們能每年進行發射52次甚至120次發射!Orz,當年冷戰時期蘇聯的巔峰狀態,也就是不到110次,美國年發射量連80次都沒破。火箭實驗室公司這戰鬥力簡直爆表啊,這何止是超越了中國航天,這完全是拳打美帝腳踩蘇修的逆天強者!

電子號火箭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外殼和3D印表機製造的發動機,生產速度極快,保證了快速發射能力

一個土生紐西蘭人能造出這樣的奇蹟,一方面是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在西方技術體系下,即使是紐西蘭這樣的小國也有能力研製運載火箭,另一方面是貝克等人選擇的獨特的技術路線。火箭實驗室公司的核心目標降低成本和提高發射頻率,為微小衛星發射提供體貼入微的服務。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他們重點放在快速量產能力上,為此使用了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儲箱和3D列印技術。碳纖維複合材料殼體在固體火箭上習以為常,但在液體火箭上還是第一次,它不僅有助於降低殼體的重量,提高發射能力,還能顯著提高火箭的設計和製造速度。至於3D列印技術就更有用了,傳統火箭發動機造一台得好幾個月,而電子號火箭的盧瑟福發動機使用3D列印製造,只需要一天就能造一台,這還是僅用6台印表機的結果,如果增購3D印表機還能進一步加快速度!

火箭實驗室公司使用3D列印中的電子書熔融技術,列印一台盧瑟福發動機只需要一天

說起3D列印技術我們並不陌生,它早已從實驗室的寵兒普及到公司甚至部分家庭,而在高端領域比如北航宣傳過王華明教授激光3D列印製造大飛機風擋的業績。電子號火箭的3D列印是瑞典公司提供的電子束熔融(EBM)技術,對火箭發動機這類要求更高的領域提供了更充分的保證。憑藉3D列印製造發動機的獨門秘笈,火箭實驗室公司的電子號火箭產能可以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足以挑戰中美俄這樣的航天列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天松鼠 的精彩文章:

火箭真的白菜化了:紐西蘭的電子號小火箭成功入軌

TAG:空天松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