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蘋果拍美劇,發力內容實現樂視生態?

蘋果拍美劇,發力內容實現樂視生態?

近日,外媒《好萊塢報道》發文稱,蘋果在與 HBO 爭奪一項喜劇項目中勝出,獲得了此項劇集的版權。除此之外,曾導演過《星球大戰》的 J.J. Abrams 即將拍攝的一部科幻美劇,也被蘋果和 HBO 雙雙盯上,相互之間正在爭奪版權中。

作為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子產品巨頭,近兩年來蘋果頻頻在內容生產上發力,似乎賈躍亭口中「平台+內容+硬體+軟體+應用」的樂視生態,正在蘋果的手中逐漸成型。面對著電腦、平板以及手機業務的逐步平穩,發力內容打造生態,或許是蒂姆庫克想到的持續輝煌的另一條道路。

市場收縮利潤率下滑,蘋果未雨綢繆

單從蘋果2017年第四財季來看,蘋果的硬體營收仍然保持著增長。

2017年第四季度,iPhone 共賣出4668萬台,銷量同比增長了13.8%。

與此同時,iPad 也終止了常年的負增長狀態,銷量1033萬台,較2016年同期上漲11.4%;甚至於 Mac 產品較上年同期銷量都增長了10.2%,達到539萬台。

數據來自蘋果財報,圖片來自少數派

但是,特定時間段的銷量增長背後,是全球手機銷量的停滯。根據 Statista 提供的2007年到2016年十年來的全球手機銷量來看,在過去的十年里,智能手機呈現爆髮式的增長,但是,其增長趨勢,在過去的兩年內在不斷放緩。

圖片來自 Statista

在手機市場整體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本年度的 iPhone 銷量的增長,事實上是由於老機型降價帶來的銷量增長——在第四季度中,蘋果共有6大系列9款機型同時在售,這在蘋果的銷售歷史中是極為罕見的。降價的老款機型,成為了 iPhone 銷量提升的重要支柱。

於此同時,儘管 iPhone X 發布初期吸引了用戶的關注,但是近日,多名分析師均下調了2018年第一季度 iPhone X 的銷量,從5000萬台降低至3500萬台,來自投行 CLSA 的分析師 Nicolas Baratte 甚至表示,這一數據仍然高過預期。

iPhone 在全球市場上的利潤佔比也不斷被三星及中國廠商侵蝕。根據 Counterpoint 發布的數據來看,2017第三季度,蘋果的利潤佔比只有59.8%,遠遠低於2016年同期的85.9%——早在幾年前,iPhone 在全球利潤的佔比曾一度超過100%。手機行業的逐步成熟和飽和,使得iPhone 當年的銷售神話不復存在。

經過十年的發展,智能手機行業已經進入了瓶頸期,其發展路徑與電腦如出一轍。根據市場研究公司高德納公司提供的數據,2017年全球電腦銷售連續第6年下滑。這一系列信息,對於蘋果這家以硬體銷售為核心的公司來說並非好事。

而與之相對的,是蘋果在過去幾年裡,服務類營收的持續走高。在第四季度財報中,服務類營收從2014年的44億美元,增長至2017年的85億美元。持續提升的收入,以及內容為硬體銷售提供的用戶粘性,使得蘋果近幾年持續發力內容生產。

蘋果持續增長的服務類應收,數據來自蘋果財報

新聞音樂加影視,蘋果化身內容生產商

近幾年,蘋果在內容布局上的野心表現的越發明顯。

2015年,蘋果高級副總裁在接受《好萊塢報道》採訪時表示:「蘋果不會開展創造電視劇集的業務,也不會與 Netflix 和 Comcast 競爭。」Netfix 是美國知名的在線電視提供商,Comcast 則是美國知名的有線電視供應商。

然而,在視頻業務上不作為的蘋果,很快嘗到了苦頭。根據寬頻網路解決方案運營商 Sandcine 的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前三大視頻網站的下行流量分別佔比35%、17%和4.6%,蘋果的 iTunes 僅佔2.91%。

圖片來自 Sandvine

之後,意識到危機的蘋果開始發力視頻業務,不僅與好萊塢談判試圖獲取新電影的播放權,同時還開始了原創視頻內容的探索。財大氣粗的蘋果手段簡單粗暴——挖人。

進入2017年後,蘋果開始大量聘請視頻行業的高管。從外媒報道來看,2017年,多位視頻領域的高管及專業人士被蘋果收至麾下,包括 Youtube 和 Spotify 的前高管 Shiva Rajaraman, WGN 的前總裁兼總經理馬特·切尼斯,亞馬遜國際視頻業務的負責人萬德爾,以及索尼、美國環球電視公司等各大視頻媒體行業的高管和專業人員。

除此之外,蘋果還宣布與知名導演斯皮爾伯格的安北臨電視公司合作,共同打造一項美劇項目。據悉,蘋果在2018年的將會在原創視頻領域投資10億美元,分析師稱,未來幾年其投資數量將增加至40億美元。

除去影視之外,蘋果還在圖文內容上進行布局。

早在2015年,蘋果便推出了自家的新聞應用 Apple News。但在當時,這一軟體只是作為一款新聞聚合類的軟體。而在2017年6月,蘋果卻破天荒的招聘了首位主編,任職的是曾任《紐約雜誌》執行總編輯的勞倫·科恩。大量的招聘人才,反映出蘋果發力內容的的決心。

與新聞、視頻影視業務不同,蘋果憑藉 iTunes 在音樂領域一直處於業界領先地位。據維基百科提供的資料,2015年中上線的 Apple Music,在第二年便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流媒體音樂服務,僅次於瑞典的 Spotify。

新聞,音樂與視頻業務的多方面提升,使得蘋果從純粹的消費電子產品製造商,越來越向綜合性互聯網供應商轉變。

補足內容之後,蘋果即將完成「樂視生態」?

未來幾年,當蘋果將內容短板補齊之後,其形成的封閉生態,與當年賈躍亭口中的「平台+內容+硬體+軟體+應用」的樂視生態不謀而合。只不過,與賈躍亭的生態補貼硬體虧錢賣產品的方式相反,蘋果的硬體利潤是其重要收入來源。

過去的十年里,蘋果憑藉 iPhone 在軟硬體層面上帶來的影響,使其封閉生態,成為全球最龐大的平台之一。

2017年6月,Statista 根據蘋果官方的數據,對於過去十年內的 iPhone 銷量做出了統計和預測。根據 Statista 的數據來看,過去十年里,蘋果累計銷售出12億台 iPhone,這一數據,相當於蘋果在過去的十年里,平均每天賣出近33萬台手機。

而 iPhone 的熱賣,預計為蘋果帶來了7380億美元的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的利潤。如今,蘋果的市值已經突破9000億美元大關,正向著萬元大關衝刺,其現金儲備高達2560億美元,真正的富可敵國。

圖片來自 Statista

iPhone 的熱賣,極大程度地提高了蘋果在其他消費電子產品上的影響力,品牌的成功,帶動了iPad 和 Mac 產品在各自市場上的表現。

除了硬體之外,蘋果在軟體上的成就同樣令人嘆服。日前,蘋果公布了2017年 iOS 操作系統的應用程序和遊戲的開發人員收入,高達256億美元,相對於2016年增長了30%。這一營收水平,甚至超過了星巴克、高通或麥當勞的年收入。

平台、硬體、軟體及應用上的成功,使得蘋果封閉生態體系中,內容成為了唯一的薄弱環節。如果未來幾年,蘋果在內容上的投入能夠補齊這一短板,它所構造的生態系統,幾乎就是實現了賈躍亭「令人窒息的夢想」。

蘋果總部 Apple Park

但是,強大如蘋果,在內容製作上也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與 Netflix、谷歌以及亞馬遜相比,蘋果在內容上的差距顯而易見。十億美元的預算,也不過是 HBO 2016年預算的一半,與亞馬遜2013年的投入相當。考慮到蘋果本身已經落後太多,這家消費巨頭在補足內容短板上,還有很漫長艱難的路要走,至於最終能否完成轉型或是布局,也需要打一個問號。

只是,蘋果從軟體,到硬體再到內容,很容易令人想到,賈躍亭以內容為起點攻佔軟體硬體的生態布局。而蘋果近來不斷高調的展示智能汽車系統的研發成果,更是與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處於同一行業之中。這樣看來,兩者之間,的確有著相似的地方。

當然,將蘋果和賈躍亭聯繫在一起,並非是為了襯托蘋果的繁榮和賈躍亭的尷尬。從賈躍亭的生態構想為起點去分析蘋果的未來發展,的確能夠對蘋果的戰略布局有著更深入的了解。而作為旁觀者,對於「打造生態」這件事,或許有一個新的角度值得思考:

蘋果誕生與1976年,至今已經走過了42年。在這42年中,它創造出了偉大的產品,改變了世界,站到了科技領域的頂端。但是,它也曾創造過失敗的產品,甚至瀕臨破產。時至今日,在富可敵國的財務狀況下,這一科技巨頭依舊走的顫顫巍巍。無論是要做內容,做智能汽車,或是打造生態,都能看到蘋果小步試探、亦步亦趨的態度。

而成立於2004年的樂視,卻在誕生十餘年時,便試圖用大步流星的方式,打造出一個全球化的生態模式,在需要重金投入的汽車行業上,也像一個愣頭青一樣不管不顧,最終落到了崩潰的邊緣。

看來,國際巨頭也好,新興企業也罷,戰略上的眼光誰都不缺,缺的是能夠踏踏實實地創造產品,收穫利潤,探索邊界,以穩定的方式向前發展。生態二字,可能並不是上帝視角一般的戰略規劃,而是在緊跟時代的發展過程中,無意中編織的一張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新知 的精彩文章:

高通蘋果入局的智能音箱,2018能否在中國市場爆發?

TAG:科技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