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的紅衣炮是一種什麼樣的武器,它的威力如何?

清代的紅衣炮是一種什麼樣的武器,它的威力如何?

本文作者為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紅衣大炮又稱「紅夷炮」,是明代後期從歐洲傳入中國的一種大型前裝火炮。後來因清廷忌諱「夷」字,所以改稱紅衣大炮。紅衣大炮是一種前裝火藥的滑膛炮,發射時需要從炮口裝填火藥,並要用木棍壓實,然後再把炮彈放入膛內,點燃引信。炮彈在膛內的高壓下射出炮口,攻擊敵人。紅衣大炮雖然存在射速慢、精準差、炮體笨重等缺陷,但是在設計上確實有其優點,比如在炮身的兩側鑄有炮耳,方便調節射角,再配合火藥用量也可以調節射程。

(紅衣大炮)

紅衣大炮在那個時代威力還是蠻大的。在清代每年的5月16日,要隆重舉行火炮的冊封典禮,屆時受過封的大炮必須移到靶場上鳴放九聲,以謝恩典。每年的秋季9月,還要在盧溝橋進行操炮。據史料記載,炮彈出膛後,火光四射,聲如雷鳴,煙塵瀰漫,能擊中幾百步開外的目標。

(紅衣大炮)

紅衣大炮在滿清取得天下以及對外的戰役中都立下了赫赫戰功。在清軍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自此凡遇行軍,必攜紅衣大將軍炮」。這是因為在對明軍的作戰中,深刻的認識到了火器的威力。在1626年的「寧遠之戰」中,八旗軍首次敗於明軍,很大程度上是受挫於紅衣大炮的威力。1631年,女真人仿造首門紅衣大炮成功,自此之後大力鑄造火炮用於對明軍作戰。康熙帝在位時,還鑄造了900餘門火炮。紅衣大炮在清朝前期對俄戰爭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亂」後,也開始著手解決東北邊疆問題。1685年,康熙派遣都統公彭春、副都統郎談等人統兵,從水路兩路進取沙俄盤踞的據點雅克薩。清軍在包圍雅克薩之後利用安置在城北及東西兩翼的紅衣大炮向城內轟擊,城內的沙俄哥薩克兵傷亡慘重,城牆也被轟塌了幾處,沙俄士兵見城池不可守,只好投降。

(城牆上的紅衣大炮)

紅衣大炮一直到康熙時期,還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此時中西方的武器裝備水平相差的還不是很大。但是在此後的很長時期內,清軍的武器裝備都沒有大的變化,和康熙時期相比,雍正朝火炮鑄造寥寥無幾,主要是調用舊炮供各地使用。這樣一來,中西差距越來越大,到了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西方列強用艦炮轟開了中國的國門。

編輯:林小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