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不懂思考,再博學也只能是一種悲催

不懂思考,再博學也只能是一種悲催

互聯網打開信息的交流,知識已經不是單一的在書本上獲取了。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看來,也得加上盡信互聯網不如無互聯網。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並不是要人不要相信書本,而是要人看書要思考分析分辨。當然,孟子原意是盡信《尚書》,還不如沒有好。

不懂思考,再博學也只能是一種悲催

「一陰一陽之謂道」,很多事情,「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誰的角度上看,誰都有理。

牛津大學教授科享,有一個對手,哈佛大學的諾齊克教授,學術上經常對著干。不管世界出了什麼難題,科亨就會立即寫文章,提供濟世良方。而諾齊克也會在同一時間動手,拿出篇與科亨的資料、數據、引用、思想方法與邏輯完全相同——但結論完全相反的文章。

當這兩人掐起來了,大家就趕緊過來看熱鬧,先瞧瞧科亨教授的文章。資料翔實,數據紮實,引用靠譜,邏輯上滴水不漏,沒毛病。

再看諾齊克教授的,資料嚴謹,數據準確,引用規範,邏輯上更沒問題——可結論就是和科亨相反。

知識,有時就是這個樣。那怕是對立的東西,也會是有依據的,有道理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思考就顯得很重要了。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還有一個理,天理。別人以天理去衡量,成為人理。不是只是聽聽公說婆說就全是了。而是,人要懂得運用天理去思考。

前段時間,看了一個公眾平台的文章,講中醫的,抨擊抗生素對國人的摧害。文筆倒是優秀,立論看似也沒問題,舉例全是抗生素對中國人的摧殘。不過我看,他也說不出抗生素對人類的作用。呵呵!我只能說,抵制抗生素,先把中醫抵制了再說。綠黴素,西方在1928年才發現,中醫卻早在明朝已經培植使用了,只是人家名稱不叫綠黴素,叫「陳芥菜鹵」,也叫「十年陳芥湯」。「陳芥菜鹵」瘟疫時期救人無數,其有效成份正是綠黴素。祖宗換了個名字,他連祖宗都不認識了。

藥物本來就是雙刃劍,正確使用就救人,不正確使用就傷人了。正所謂「人蔘殺人無罪,大黃救人無功」。人蔘,很多人都知道是補藥,喜歡的人多,但不正確使用依然要傷人。大黃是瀉下藥,吃了就拉肚子,少有人喜歡。該通關瀉下的,去吃人蔘試試,會是什麼後果?藥物是沒有過錯的,有錯誤的,一定是人使用的過錯。

人要懂得去思考,有思考的人就不會盲從。

不懂思考,再博學也只能是一種悲催

《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審問、慎思、明辨,這裡是思考的三要素。問思辨,接受到任何信息,一定要先立問:為什麼是這樣?其次慎重的思:多方面的推理,最後辨:辨別清楚,那就明了。

學問思辨行,從學習了到行動,中間的這「問思辨」三步,是不能缺少的。缺少了會造成什麼後果?盲從!人不思考,不懂得怎樣思考,直接從學就跳到行,學著好的還好,學著壞的真的就大災難了。

有一個父親,去勸陷入傳銷的兒子回頭。兒子讓父親去聽課,聽了三節課,父親一巴掌就打兒子:「這麼好的發財機會,你就藏著掖著不告訴我!」結果呢?大家想像得到。

不懂思考,真是一個大災難。

不懂思考,再博學也只能是一種悲催

人的一生,就是由心念發出命令指揮到行動的一生。而心念都是學到的綜合而成的。學的固然很重要,懂得思考,更是重要。「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最後指揮到行,才會是沒問題的。

「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就是如何思考的步驟。我們現在,把學知識叫作做學問,那個是詞語上使用比較簡明,要知道,學問後面還有慎思明辨,做到了行動才會是沒問題的。

經典的教育,至今還有實用意義,太陽也是很舊的了,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億年,你看太陽過時了嗎?可以不需要了嗎?

「溫故而知新」,每每讀《中庸》,親近經典,很有意思。我們現在的教育,叫人學習要思考,但怎麼樣思考,還是講不明的。《中庸》,把怎麼樣思考,講明了。

互聯網時代,信息已經越來越多,魚龍混雜,沒有經過審問慎思明辨,就全盤接受的,頭腦要充塞得滿滿的,慢慢喪失自己的主見意識。可以這麼說,不懂思考,再博學也只能是一種悲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不喝心靈雞湯 的精彩文章:

2018年,要學會拒絕

TAG:我不喝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