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運營商和AI之間不僅僅是一張SIM卡

運營商和AI之間不僅僅是一張SIM卡

C114訊 1月22日消息(特約作者 杜建民)科技行業時下最熱的話題莫過於AI(人工智慧)。AI不僅是中國製造2025規劃的重要內容,更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突破點,而且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將其列入國家級戰略。在移動互聯網行業,物聯網處於價值的風口,也是國家網路強國的重大布局,通過儀器設備和感測器的互聯網連接,進行人機交互,形成泛連接的物聯網(IoT)。AI的基礎主要是大量的計算能力和數據資源。通過數據資源和物聯網,運營商和AI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2016年,工信部聯合發改委等多部委專門制定並發布了《「互聯網+」人工智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推動相關行業發展。大數據和基礎連接是運營商的優勢所在。在AI時代和IoT時代,如今互聯網巨頭已經佔據了AI的前沿,並且國內有BAT等主流互聯網企業為代表,國外以微軟、谷歌以及蘋果為標杆。運營商如何發揮專業優勢,加快跨業融合,提升行業價值。需要運營商人深入思考。

一、運營商的AI機遇

運營商具有AI所必需的資源。簡單概括為,在技術層面,提供海量運算和存儲的平台「雲」服務;提供高帶寬、低時延、大規模的連接「管」服務;提供能夠承載各種場景應用的「端」產品。在大數據應用方面,B域有用戶數據和業務數據,比如用戶的消費習慣、終端信息、ARPU的分組、業務內容,業務受眾人群等;O域有網路數據,比如信令、告警、故障、網路資源等;M域有位置信息,比如人群流動軌跡、地圖信息等。當然這些資源並不必然轉化為AI應用,以谷歌和阿里等為代表互聯網企業也正在迅速積累這些基礎能力。

基於「雲、管、端」和大數據應用等方面的優勢,運營商處於信息網路和泛連接的最前沿。藉助在信息化應用和大數據方面的能力和經驗,運營商具備別的行業所不具有的優勢。在應用層面,運營商已經實現了智能客服,如中國移動的靈犀等。但是如何將這些範例推廣到其他行業,比如金融服務行業。又如百度的李彥宏冒著被交警處罰的風險開著「無人汽車」駛入北京的環路。運營商在這其中又能參與多深。畢竟AI的應用場景原則是,智能化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和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當然,運營商除了運用技術和資源優勢親自參與到AI的研發推廣之外,還可以利用巨量的現金流加大對AI行業的投資力度,無論是參股、控股或者是戰投。實際上更多地關注AI,應該是運營商投資公司的主要任務。不管是運營商+AI,還是互聯網+AI,都是看重了AI的巨大前景。正如百度參與中國聯通混改時所稱,百度稱參與中國聯通混改,不僅是看好聯通長遠的發展,更是看到未來在人工智慧技術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終端和設備接入網路,實現人與機器的自然對話和智能交互,這些都將為電信運營商的發展帶來新的驅動力。

二、擺脫SIM卡的規模依賴症

三大運營商都看到了物聯網的未來前景,加大了物聯網的拓展力度。但是囿於物聯網行業發展速度,運營商拓展的物聯網業務主要集中在通道卡上,也就是通過SIM卡提供信息通道。可想而知,因為替代性非常強,這樣的競爭肯定非常激烈。激烈競爭的結果就導致相互壓價,通過存費贈費等形式大打折扣,即使是獲得了訂單,真正的效益也不會太好。是典型的贏了面子,賠了里子。為了搶佔物聯網先發優勢,有的運營商開始考核物聯網連接規模。我們不評論這樣的做法是否合適,只說明高替代性+低收益的SIM通道只是物聯網的基礎業務,更不是拓展AI的業務方向。當然如果以這樣的連接數量規模考核是為了培育物聯網基礎行業發展,則是可以理解的。

運營商在物聯網方面的發展方向,已經有很多文章進行了分析。本文不再繼續介紹。但是需要特別說明SIM通道卡只是物聯網的基礎,而非核心業務。依據SIM卡規模而計算運營商在物聯網業務上的發展速度和能力,有點自欺欺人,長久來說更是飲鴆止渴。在物聯網發展上,運營商真正需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延長產業鏈,實現業務的高粘性和低可替代性。這樣的業務不能僅僅依靠其他行業的自然發展而來,更需要運營商主動參與到中國製造2025中去,運用自身大數據和信息化建設優勢,推動智慧製造發展,融入到AI的發展潮流中去。

三、物聯網ICT能力亟需提高

阿里的小馬哥曾經說,未來的發展要「一切業務數據化,一切數據業務化」才可持續,才有競爭力。IOT和AI也是如此。當前的物聯網應用主要集中在智慧城市、智慧製造、智慧旅遊、智慧農業、智慧醫療、智能家居、工業能源、智慧交通、科技金融等九大行業。實際上這些應用多是與AI有交集的行業,也是黑科技集中的領域。目前德國電信在智能家居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

運營商需要不斷加大以ICT為核心的物聯網應用拓展。為行業應用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張低價值的SIM卡。目前除了SIM卡,運營商在ICT方面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能力不足。從已經公開的ICT項目詳情查詢可知,即使是運營商中標整個項目,雖說是運營商提供行業應用解決方案,但是真正的集成者卻是第三方公司,運營商參與到整個項目中提供的僅僅是專線、電路等運營商業務。所以運營商開拓物聯網應用,首先要補齊能力短板,挖掘在CT上的潛力。否則即使獲得了ICT項目,最終也僅僅賺到管道租用的費用。另外,CT也是AI的核心,運營商加快CT突破才可以更好地搭上AI發展的快車。

目前AI仍然處在早期發展階段,處於密集聚能時期,雖然互聯網企業已經走在了行業發展的前列,但是此前的布局尚未有明顯的回報。即便如此,從AI行業趨勢發展,和運營商轉型需求來講,加大對AI的投入,強化與AI的融合,是邏輯的必然。(杜建民為C114特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114中國通信網 的精彩文章:

解答:運營商玩「免費」,到底行不行

TAG:C114中國通信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