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分裂的規律:龍生龍,鳳生鳳
自從顯微鏡發明以來,科學家就全神投入,觀察細胞的繁殖,想看出裡面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在19世紀初,細胞學說剛剛建立時,有關細胞繁殖的方法眾說紛雲,有些研究的員認為細胞分裂的方法與動物出生類似,新細胞最初以「胚胎」的形式存在於原細胞中,然後也像小嬰兒一樣誕生,他們甚至信誓旦旦,指著細胞的一些結構(也就是今天所熟知的細胞器),說那就是細胞的胚胎。
也有人堅持細繁殖的方法像植物生長,他們看到細胞一端先冒出的小芽,而認定那是新生細胞,將來會長為成熟的細胞。到了十九世紀中葉,許多研究人員學會了使用蛙卵在顯微鏡下受精的技術,才目睹了受精卵由一個細胞一分為二,二分為四的情形。
然而,早期的觀點卻遺漏了細胞分裂的基本精髓:忠實的複製親代整套染色體,並使子細胞獲得相同並且完整的遺傳資產。雖然在那個時代大家都知道「龍生龍,鳳生鳳」的道理,專門培植觀賞植物或農場動物的人,更注意到某些特徵可由親代傳給子代,但卻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這些現象如今早被人們透徹的了解。雖然在拼湊整個細胞繁殖圖像時,仍缺少了很多碎片,但根據目前已知的信息,我們仍可以清晰看出大致的輪廓。即使未來尋找到這些遺失的信息,相信也不至於改變圖像的大觀。而細胞分裂的研究,不僅可揭露癌症的成因,更將有助於我們解釋某些智力不足、先天缺陷、或其他知道的來源。
細胞分裂的基礎核心就是:複製染色體,並平均分配一套完整染色體到子細胞的過程。至於細胞內的胞器,像是線粒體或溶體,則在分裂的過程中,被分攤到兩個新細胞中,待新細胞開始生長之後,再自行製造更多的細胞器。
由於在DNA複製階段和接下來的分裂程度中,所有基因的表現將被強制關閉數小時,因些包括染色體的複製、分離染色體的工具、以及使現代細胞準確筆兩組染色體間切開的種種指令,都得先行發布。
基因的關閉是因為在有絲分裂期間,染色體會由平常的絲線狀卷繞成粗短肥胖的「X」型。如同科幻小說中的宇宙旅行者,躺在太空倉的冬眠容器中休眠,然後被推送至遙遠的星系;基因在分裂時,也會放棄正常的活化形式,而進入休止狀態,直到分裂完成,基因被平安送達新細胞的細胞核中,才會解開纏繞的結構,重拾他們的指令。整套分裂程序就像是一台洗衣機的水量控制器一般,在確定洗衣機槽內裝滿水後,才能開始啟動,並在排完水後,才能啟動脫水裝置。分裂中的細胞也配備有信息分子和控制機制,來開啟或關閉細胞分裂的每一個步驟。
了解更多苣肽幹細胞活化素的知識,請與分享者聯系。


TAG:幹細胞快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