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日印澳軍事對話會:四國聯盟走上正軌?

美日印澳軍事對話會:四國聯盟走上正軌?

國際縱橫

無論四國聯盟如何用「維護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維護規則」「保護航行自由」來粉飾,它們的實質至少都是對華戰略制衡。

1月18日,美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四國的現役海軍高官在新德里舉辦的瑞辛納對話會上齊聚一堂,討論「亞洲和西方的民主國家如何聯合起來確保自由主義的國際秩序——亦即自由航行能夠得以貫徹」。這次會面還被看作是由美、澳、日、印組成的四國聯盟(簡稱QUAD)將進一步擁有自身「血肉」的預示。

早在2007年,美國就曾試圖聯合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形成潛在的對華統一戰線,復興QUAD的概念。但當時的澳大利亞拒絕了美國的提議,這也使得美日印澳四國聯盟的構想不了了之。此後,一直等到將近10年之後的2017年,QUAD才終於有了「復興」之像。在去年11月特朗普的亞洲之行中,特朗普延長了在菲律賓的行程,先後與澳大利亞首相特恩布爾、日本首相安倍和印度總理莫迪進行了會面,其中美、澳、日三國還進行了三邊首腦會談。與此同時,較低級別的四國官員會談也在緊鑼密鼓地展開。在這一背景下,四國海軍高官就海洋秩序問題聯合向中國施壓,難免會受到額外地關注。

QUAD的出現和抬頭緩解了美國戰略精英的一個長期「心病」,那就是其在亞洲地區的盟友或者夥伴是否是真心支持美國的霸權,面對一個崛起的中國,它們又是否會最終選擇搭中國的便車而拋棄美國。這一疑慮在2016年底特朗普上台執政之初曾一度到達高峰。畢竟,這位新任美國總統一方面表露出了不會在雙邊經濟議題上對印太夥伴讓步,另一方面也沒有表達出對現有國際秩序的堅定支持。

然而,多少有些出乎意料的是,特朗普退出「TPP」式的「退群外交」並未對美國的亞太聯盟和夥伴網路產生災難性的影響。相反,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等國反而更加積極地走上了「與華對抗」的前線。對此,美國的「戰略家們」不無欣慰地表示,美國的亞太聯盟體系完全可以「挺過」特朗普的執政,重新等到一位「一心一意」遏制中國的白宮的新主人。在這一段時間裡,即使美國建制派無法說動特朗普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中國身上,也可以通過鼓勵日、印、澳等國的做法來彌補其自身無法「完全發力」所帶來的影響力損失。

事實上,美國戰略精英之所以將「亞太再平衡」戰略修改為「印太戰略」,部分就可能出於「刻意討好亞太盟友」的目的。畢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才是過去十年間「印太地區」這一概念的第一吹鼓手,而澳大利亞也在數年前將其寫入國防白皮書,更不用說上述提法還在紙面上提高了印度的地位。因此,使用印太戰略一詞可能會給日、澳、印等國更多「符合自身利益」的感覺,而這可能也正是華盛頓戰略圈的考慮。

無疑,無論四國聯盟還是印太戰略如何用「維護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維護規則」「保護航行自由」來粉飾,它們的實質至少都是對華戰略制衡,甚至是要為潛在的遏制政策打下政策基礎和聯合行動的框架。

而美國從「憂心忡忡」到「喜出望外」的經歷則說明,中國不能僅僅將日、印、澳等國的對華態度當作是它們追隨美國的結果,而是有著深刻的雙邊根源和強大的內在動力。

這意味著,中國還須跳出「新興大國越強大、周邊國家而非霸權國家就越發擔憂」的老路,在根本上破除四國聯盟或者印太戰略存在和生長的現實基礎。

肖河(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 的精彩文章:

美國對華投資審查放寬了嗎?

TAG: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