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寶語言發育遲緩,要注意五種非正常因素

寶寶語言發育遲緩,要注意五種非正常因素

寶寶都兩歲了,為什麼只會喊爸爸媽媽,問他什麼他都明白,就是不肯開口說話,只是用手比劃。

「我的寶寶平時看上去挺機靈的,聽力和智力測試都沒什麼問題,就是不怎麼會說話,只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究竟有哪些原因,會讓這些寶寶的語言發育比同齡的小朋友落後了呢?

聽覺器官是否異常

小兒學話,首先必須要能聽到外界的聲音,才能逐漸模仿並學會說話。如果聽覺器官異常,聽不到外界的聲音,那就無法模仿說話了,最終也就不會說話了,這就成為所謂的聾啞兒。

大腦發育是否正常

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如腦癱,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常伴有語言和智能障礙。

早產、低出生體重、窒息、高膽紅素血症、多胎、高齡產婦初產、先兆流產、感染、新生兒驚厥、顱內出血等是引起腦組織損傷的高危因素。

因此,要積極做好母親孕期、圍生期保健,預防早產、難產、窒息,是減少小兒腦部損傷的重要措施。

是否有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語言的形成,還需要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語言刺激,這是兒童語言發育的重要條件。

首先,在嬰兒2 、3 個月「咿呀學語」時期,如果大人們也能給他一點回應,嬰兒會感到興奮,會重複發音,這些聲音的刺激,可以鍛煉嬰兒的語言聽覺能力。

讓孩子多接觸生活,多接觸社會,見多識廣了,自然就有想表達意思和有說話的要求。

構音器官是否正常

構音器官包括肺、喉、面部、口部肌肉, 硬齶、齶咽肌、舌、下頜等,由於構音器官發生異常,也可能會造成語言的發育障礙。

其特點是寶寶可以發音,但是會表現為語言很不清楚,如鼻音過重或過輕,兒童齶裂、黏膜下齶裂會造成鼻音過重等。舌唇運動不良會使所發出的音歪曲、置換或難以理解。

是否是自閉症

患有自閉症的孩子一般來說聽力都還是正常的,但就是不肯開口說話或者不肯多說話,有些雖然可以說一些話,但往往卻是一些重複語言、自言自語,或者是一些根本讓人聽不懂的能跟人交流的語言。

如果發現自己家的寶寶語言發育遲緩,並且伴有社會交往障礙和刻板的行為,應該及時帶寶寶到醫院請相應的專科醫生確診,及早干預,以促進康復。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這些疾病不影響母乳餵養——乙肝媽媽可對已接種乙肝疫苗的寶寶母乳餵養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