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時搶著站前面,靠後站死的最快,原因其實很簡單
古代社會體制不斷更替,君臣關係不斷出現裂縫,內部戰爭不斷,但還不是全部,各個國家一直都在抵禦外敵和內賊的戰爭中不斷強大。軍隊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成為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戰爭發起之時,總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將士奔赴戰場,在戰場上,死亡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除去天災帶來的傷害,戰爭成了大部分人死亡的原因。據統計,漢桓帝在位期間,全國人口尚有5000萬之多,但是在一百年之後,期間戰爭不斷爆發,當時魏蜀吳三國的人口加起來,還不到800萬,這期間人口急速減少,大部分都有由於戰爭。
很快連綿的戰爭就引起了百姓的爭議,年輕壯士被迫要求參軍,但是誰都不想去送死,畢竟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有些人故意斷手斷腳避免徵兵選中,還有一些被征走的士兵,也會找機會逃走。
戰爭開始的時候,又如何才能在大軍中保全自己的性命呢?這時候站位就很重要了,大軍的隊伍浩浩蕩蕩,一般站位都由上級安排。站在前排的士兵在開戰時必須勇猛前沖,要是不想衝鋒躺下裝死,很容易被後面衝鋒的士兵踩踏致死。
而士兵們並沒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站位,如果不服從,很可能要挨上幾十板子,還有可能被上級活活打死。不過站在前排也有好處,前排的士兵可以率先充上去爭奪戰利品,也更容易登上城樓,在軍隊中,登上城樓奪取戰利品的士兵都會得到軍功,功勞越大的人越有希望升職。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其實第一排的士兵死亡率最低。首先,第一排的士兵都會配備盾牌,後面的士兵只有手中的長矛,如果遠方敵軍射箭攻打,第一排的士兵就可以用盾牌擋住攻擊,而一般弓箭手也不會瞄準第一排的士兵,而是射在人潮最密集的地方,往往是中心看似安全的區域。
這樣看來,軍隊中第一排的士兵從起點上就贏了一大半,不僅不容易受傷,還更容易建設軍功,簡直是事半功倍!


TAG:春秋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