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訟師是怎樣一種存在?他們的社會地位如何

清代訟師是怎樣一種存在?他們的社會地位如何

原標題:清代訟師是怎樣一種存在?他們的社會地位如何


作者: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林小靜


訟師,顧名思義,就是幫忙訴訟的人,這一群體主要存在於州縣。說白了就是幫有「冤」要伸的老百姓打官司的人,可以說是當今律師的「雛形」,《清稗類鈔》的作者徐珂曾說:「訟師之性質,與律師略同。然在專制時代,大幹例禁,故業者十九失敗。」在清代,訟師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和現在的律師根本沒法比,他們不僅沒有合法的社會身份,而且經常遭到官府的打壓和貶抑,有著極差的聲譽。如清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九日上諭所說:「民間訟牘繁多,則全由於訟棍為之包謀」;而訟師的活動,肯定是「陷人取利,造作虛詞」、「造謀誣控」。可見,在官方的說辭里,訟師被認為是為圖利而弄虛作假之人。


憑藉一支筆,一張嘴行走江湖的訟師


那麼,清代的訟師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呢?其實,訟師在清代前很早就出現了,但是有清一代的訟師數量是最多的,這與當時的社會需求有關,一方面由於清代州縣出現大量的民事糾紛,另一方面清代官方極力營造的「非訟」氛圍,這種情況下官方不可能主動為百姓提供法律援助,因此只有依靠了解司法程序、掌握訴訟技巧的訟師來幫助他們出謀劃策或代擬詞狀,才可能解決他們無法伸冤的問題。此外,清代的科舉取士錄取率是歷代中最低的,所以出現了大量沒有入仕但又有才識的人,這些人中有的被網羅進了幕府,還有的就選擇做了訟師。不過,樂於充當訟師的並不只是貧困潦倒或不得志的士人,還有在家賦閑的官員、士人、鄉約、保甲、豪強等等,這主要是由於訟師的高收入。訟師之收入,在量上甚至可以與當時人們欽羨的官吏相比,可以說,清朝的訟師收入足以「致富,飽食暖衣」。


清末訴訟場景


不過不是人人都能成為訟師的,因為這行業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了解司法訴訟的基本程序,而且對文筆有著極高的要求。因為在詞狀中,能引用足夠證據辯駁的訟師居少數,大多數訟師想要勝訴,更多是依靠文字功夫,曾有人評價訟師的工作「好為造意深刻、筆墨銳利之文字,以其混黑白而淆是非,也遂名之曰『刀筆』」。足見訟師筆墨功夫之厲害。



訟師教唆當事人也是常有的事情


但並非每個訟師的訟詞都是準確無誤的,恰恰相反,清代的訟師參與訴訟中利用教唆當事人來謀取利益的情況很普遍。因此對訟師的這種職業收入,自南宋以來的官府就以「騙取」、「贓」、「賄賂」等名之。在清代訟師中,也有稱其所得為「賄」的場合,如丁治棠《仕隱齋涉筆》中的馬貢生辯稱」誰受爾賄」。因此自宋朝以來,國家法律乃至整個官方意識形態都對訟師採取一貫的壓制態勢。在清代,雖然對訟師的需求很普遍,但是統治者極力營造一種「和諧」、「無訟」的社會秩序,一切破壞這種秩序的人都被視為與之對立,因此作為助訟者的訟師,當然在嚴厲打擊之列。此外,訟師不僅為律例所禁止,而且還受到道德輿論的譴責,如訟師都被斥之為「訟棍」、「好訟之徒」,形容他們的大部分是「獐頭鼠目」、「鬼頭鬼腦」等貶義詞。

參考文獻;


洪浩:《論清代的訟師》,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4月。


霍存福:《唆訟、嚇財、撓法:清代官府眼中的訟師》,《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第6期


編輯:馬巧玲

歡迎讀者朋友們訂閱季我努學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碧螺春的名字有什麼來由?與康熙皇帝有什麼聯繫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