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探討:古代大盛世為何不能持久

探討:古代大盛世為何不能持久

探討:古代大盛世為何不能持久

按歷史學家黃仁宇的說法,中國是自公元前2世紀以來,世界上唯一一個能由中央政府直接向每個農民徵稅的國家。這種集權方式一是可以確保穩定的稅收,二是可以確保強大的動員能力,以應付戰爭和大型工程的需要。因此能牢牢掌握這兩大優勢的王朝,都是歷史上聞名的大盛世。但是這些大盛世往往不能持久,封建王朝也只能維持不到300年,這是為何?

這裡涉及一個土地兼并的問題。因為經濟發展是波動的、彈性的,根據封建經濟規律,土地產權會逐漸向少數人手中轉移,即土地兼并。越來越多的自耕農失去土地,成為依附於一方地主的佃農。每當一個自耕農成為佃農,就意味著中央政府對地方的實際控制力降低了一分。地方豪強則在其自身勢力擴充的同時,成為中央集權制度最大的離心力。而缺少了稅收和人力的中央政權,在抵禦外部侵略和賑災等問題上,會越來越力不從心。

那麼,若中央以強硬態度,重新丈量和劃分土地,清查人口,奪回對社會基層的控制權,是否可行呢?顯然沒那麼容易。因為破壞既有的產權關係,勢必損害地主集團,甚至一部分自耕農的利益,從而必然遭致激烈的抵制。所以只能坐等一場毀滅一切的亂世,重新洗牌。

自秦以降及至近代,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豪強集團爭奪土地和人口的過程。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封建小農經濟從繁榮到凋敝的周期。而300年,基本就是這一周期的最大值。

小夥伴們,你們怎麼看,可以在評論中發表意見,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碼農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小聰明闖禍,高情商善後

TAG:碼農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