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慶城馬嶺皇家馬苑與慶陽五大世族

慶城馬嶺皇家馬苑與慶陽五大世族

從秦末漢初的史料中,鉤沉出慶陽五大世族,一是李氏家族,二是公孫家族,三是傅氏家族,四是董氏家族,五是甘氏家族。秦時,李氏起源僅有千年,而在朝廷為官的有楚人李斯,還有隴西李廣的祖上,後來的北地郁郅縣李息雖然文韜武略,而他的祖上卻非秦官。

文帝劉恆登上皇位,連寶座都沒有暖熱,匈奴就找上了門,真是內憂外患。文帝前元三年(前177年)夏天,匈奴右賢王突然襲擊河套以南地區,大肆屠殺上郡百姓。自冒頓單于侵佔河南地以來,這裡就成了匈奴騎兵南下的跳板。

匈奴的軍事行動,使劉恆清楚地認識到僅靠和親,從根本上解決不了匈奴人的南下騷擾,軍事防禦決不可放鬆。文帝劉恆急忙調發邊境地區的官吏和騎兵8.5萬人到高奴(今陝西延安市),派遣丞相穎陰侯灌嬰帶兵出擊匈奴。

文帝一面調兵,一面下詔譴責匈奴的違約行為說:「既然漢朝與匈奴已經簽訂和親條約,那漢匈就是兄弟之邦了,互不侵犯,朝廷已拿出很多物資支援了匈奴。如今右賢王不在單于封給他的領地活動,卻帶兵跑到河套以南地區,改變了原來的局勢。匈奴往來入塞,捕殺吏卒,驅侵上郡居住邊塞的少數民族部落,使他們無法安居祖輩生活的地方,並且欺凌邊地官吏,入內地搶劫,其驁無道,簡直是背信棄義。對此行為漢朝表示非常遺憾!不排除使用武力恢復原來的局勢。」

漢朝的經濟實力雖然不濟,但是文帝劉恆對匈奴的侵犯卻極為憤慨。公元前177年5月27日,文帝從甘泉宮去高奴,順路駕臨太原,聲言要御駕親征匈奴。

右賢王鐵騎飽掠一場,見漢朝大軍來勢洶洶,忙出塞回匈奴國內。

高祖立下規矩,每年要給匈奴歲貢。漢朝新皇登位,要給匈奴派遣公主和親。匈奴的騷擾,文帝知道這是匈奴人在提醒漢朝該送公主了。文帝權衡利弊,只好按照慣例,修書一封,並綉10匹、錦緞30匹,赤締、綠繒各40匹,以及金制梳篦、腰帶、帶鉤等厚禮,遣使者送公主前往匈奴。

文帝這次選派了一個老家靠近匈奴,出生於燕國的太監作為使者出使匈奴。這個太監名叫中行說,也許是他對自幼被皇家閹割懷有仇恨,一到匈奴,便做了可恥的叛徒,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漢奸。

由於中行說的鼓動,匈奴連續侵入漢朝邊境。

文帝前元十一年(前169年)七月,匈奴侵擾狄道(今蘭州市以南的臨洮縣),隴西軍民以少擊眾,打敗了匈奴軍隊。

前元十四年(前166年)十一月,匈奴單于率14萬鐵騎大舉入塞,進攻朝那(今寧夏彭陽縣境內)、蕭關(西蕭關在固原開城,北蕭關在環縣城北)。漢朝北地(時北地郡治在今甘肅慶城縣西馬嶺鎮)都尉孫卬率眾抗敵,以身殉國。

匈奴人不但掠走財物無數,直趨彭陽(今甘肅鎮原縣西南),還派騎兵焚毀了回中宮(今涇川縣城西,時屬北地郡所轄)。

匈奴的巡邏騎兵甚至深入到雍州(今陝西鳳翔)、甘泉(今陝西淳化境),迫近長安。這是匈奴自漢匈和親後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

匈奴鐵騎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在甘泉宮、長安城都能看到衝天的烽火。

漢朝開國以來,對匈奴和親退讓,但匈奴還是常來侵犯邊界。這一回,匈奴突然大規模地打進來,漢軍缺乏足夠的防備。守衛烽火台的官兵,慌慌忙忙放起了烽火,大家都很緊張。夜晚,遠遠近近,全是火光。長安城裡的人們,一見烽火都擔心起來,文帝也沒有經歷過這種局面。

聽說回中宮被焚,漢朝君臣上下震動。文帝見群臣恐懼,憤然大怒,聲言親率漢軍抵禦匈奴單于。文帝當即拜昌侯盧卿為上郡將軍,發兵上郡;拜寧侯魏遫為北地郡將軍,發兵北地郡;拜隆慮侯周灶為隴西郡將軍,發兵隴西郡。拜中尉周舍為衛將軍,郎中令張武為車騎將軍,駐軍渭北,車千乘,騎卒10萬人,以備胡虜。

漢文帝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為代王時,郎中令張武就是他的心腹。文帝即位後,一方派人出使匈奴,一面派心腹大臣張武等沿匈奴邊境,考察對匈奴的防禦問題。

當時北地郡治今慶城縣馬嶺鎮,時轄全寧夏、甘肅慶陽、平涼、白銀東部、定西東北部、陝西定邊、吳起及內蒙古烏達、鄂托克諸地33縣。張武在義渠縣考察中,發現古豳國是藏龍卧虎之地,遂向朝廷推薦人才。後來義渠縣傅剛官至封侯,他的兒孫傅賢為北地郡(今慶城縣馬嶺鎮)皇家馬苑的馬監。郁郅縣李息的父親與叔父,分別擔任秦直道直路縣(今華池老爺嶺)縣尉與除道縣(今子午嶺午亭子)縣尉。兩兄弟扼守秦直道,鎮兵華池境內長城與秦直道的交叉點上。他們在此訓練士卒,巡哨邊關,被稱為鐵打的營盤,所以留下了營盤山的地名。李息幼讀兵書,文韜武略,少年時就投入御林軍,後為景帝貼身帶刀護衛。

義渠公孫家族世為邊關將士,通曉天文地理。至漢景帝時,公孫鄴隨竇嬰大將軍平定七國之亂,因功官拜隴西太守,封平曲侯,食邑3220戶。公孫鄴很有文才,精通古往典章朝儀,著書十餘篇,曾助太史令司馬談整理古史書稿。

公孫鄴才華橫溢,深得竇太后與景帝的器重。公孫鄴擔任負責外交事務的典屬國時,李息的父親,聽到往返秦直道的商人說,匈奴王派遣斥候(細作即偵察兵)準備暗殺擔任上谷(今張家口宣化區)的太守李廣。公孫鄴向景帝求訴:「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确,恐亡之(怕他遲早會因此而死)。」於是,景帝調任李廣為上郡(今陝北綏德縣)太守。由此可見當時北地與隴西鄉人之間的情誼。

景帝在位時,非常重視軍事人才的培養,他令貼身侍衛李息培養了公孫敖、公孫賀、衛青、甘父等年輕軍事將領。中元十年(前146年),御史大夫衛綰奏請禁止馬高五尺七寸以上齒未平者出關。為何匈奴人能把馬賣給漢朝,而漢朝卻禁止馬匹出關呢?這恐怕是跟馬的繁殖有關。繁殖學認為,不同品種的動物雜交可以繁殖出集合父本與母本優點的後代,叫做雜交優勢,多用於品種改良。匈奴馬由於生活在草原,而秋冬季節無處避寒,也沒有穀物補充,因此極能吃苦,雖體格較小,但適應性強,且善長途跋涉。中原馬體格高大,爆發力強,但耐力差。匈奴人長期游牧,在牲畜繁殖上具有豐富經驗,他們一定會想到用中原馬改良匈奴馬,因此,漢朝方面才會有這樣的禁令。

公孫鄴乃橋山軒轅氏的後裔,世世代代生活於義渠古國(即今寧縣中村鎮孫安村,後遷彬縣水口鎮孫村)。公孫鄴非常明白戰馬、戰術與軍人素質的重要性。後來景帝聽取公孫鄴之策,派李廣和程不識到邊郡訓練將士的騎射防禦本領。公孫鄴把他的兒子公孫賀、侄子公孫敖投入御林軍,讓李息擔任教官,又從北地郡郁郅縣招來甘父和董偃。景帝見甘父和董偃忠厚誠實,就把董偃送入館陶長公主府,成為姐姐劉嫖的車夫;把甘父送入女兒平陽公主府為車夫。甘父和董偃後來都拜李息為師,學得一身好功夫。

史書記載,文帝時在全國興建馬苑36所。翻閱資料,僅有北地、安定、隴西、天水、上郡、西河六郡(實際只四郡,安定、天水尚未置郡)養馬30萬匹,足可抵禦匈奴的戰馬三萬餘。景帝時養馬數量超過40萬匹,還不含民間的可徵用馬匹。馬嶺皇家馬苑養馬數量超過8萬匹,是太僕署的良馬繁育基地,其所屬地域甚大,是西漢朝廷至為重要的牧苑。漢武帝元鼎年間,馬苑重點移至河西走廊馬鬃山一帶。甘父的父親和董偃的父親,都是為朝廷到涼州採購良馬的官商。董偃的父親在做馬商的同時,兼做珠寶生意,後被匈奴人劫財殺害。公孫賀先為太子舍人,後為太僕,主管畜牧馬政。景帝即位後,把培養抗擊匈奴的軍事人才放在了第一位。公孫敖、公孫賀、衛青、甘父都是景帝授命李息培養的優秀將領。甘父和董偃就是被公孫賀帶回長安的。甘父出身武功世家,是衛青的第一位師傅。李息是衛青的第二位師傅,他們又都是公孫賀的屬下。公孫賀娶了衛青的姐姐衛君孺,他們彼此間都成為好朋友。

慶城縣西塬石馬坳的傅氏祖墓,極有可能是他們數代擔任馬苑屬官時的墓葬地。慶陽傅氏從史料中,最遠可以追溯到義渠國末期。傅賢的玄祖傅寬,漢初曾為代國相,漢文帝登基追封景侯。甘父的父親和董偃的父親,應該是馬苑屬官傅賢的屬下。馬苑官員稱「牧師」,其下屬有駿馬監、平樂監、栘中監、廄司御,負責按季節燒除陳草,使馬匹交配,並將牧地分授給圉人(馬夫)分片管理,禁止他人入苑內放牧。甘父跟隨父親常往河西走廊的涼州,那裡古稱甘州,是慶陽郁郅古國且甘部落的分支。甘父會說一口流利的匈奴話,加之高超的騎射能力,到京城不久便隨張騫出西域了。

從其他資料獲悉,董姓是義渠國古老的姓氏,出自夏後氏的有莘氏,其後在春秋時代任晉國的太史,官職稱為董督,負責督查收藏古董與古籍。其後人以董為姓,又因收藏古董成為販賣玉器的商人,積聚家財萬貫。董偃的父親往來涼州以至西域收購玉器,因與義渠公孫家族世代通好,同時為朝廷採購良馬。董偃因父親去世,家族要分散其家財,董母便帶著13歲的兒子董偃跟隨公孫賀進京,曾在長安珠寶市場變賣丈夫遺留的珠寶。她們母子相依為命,董母阻攔兒子從軍,讓其終生在館陶長公主家為奴。

景帝的姐姐館陶公主後隨母姓,而稱為竇太主。館陶公主和武帝的生母王娡串通,把女兒陳阿嬌許配劉徹,又唆使景帝廢了太子劉榮,將劉徹立為太子。景帝和竇太后相繼謝世,館陶公主在朝廷中勢孤力單,武帝劉徹與衛青的姐姐衛子夫正在熱戀,與皇后陳阿嬌的關係逐漸疏遠。館陶公主為女兒遭皇上冷落,無可奈何,儘管請名士司馬相如寫了《長門賦》的歌謠,傳播於京都的大街小巷,想用社會輿論迫使武帝回心轉意,可是武帝是皇上,根本不在乎什麼民間的聲音。後來館陶公主便派人扣留了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平陽公主府當差的甘父急忙把消息報給公孫賀,公孫賀暗暗約了公孫敖,在董偃的幫助下偷偷放了衛青。這樣衛青就和公孫敖、公孫賀成了過命之交的好朋友。

武帝知道自己能當上皇帝,全靠姑姑館陶公主背後的操作,對於館陶公主的所作所為,不好公開和親姑姑叫板,便使人製造了50多歲的皇姑和20多歲的家奴董偃私通的緋聞,藉機處死了董偃。可憐不到30歲的董偃,成為宮廷鬥爭的犧牲品。

細讀史書,就會發現歷史真實的一面,漢文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優秀的帝王之一。漢文帝的皇后竇漪房出身蠶姑,幼時父母雙亡,飽受戰爭疾苦,雖貴為皇后,仍然堅持養蠶,帶領六宮嬪妃紡絲織錦。竇皇后逝世後,西安東郊灞陵陵丘四周栽滿桑樹,意示以民為重,不忘桑梓。文景兩代皇帝愛民如子。文帝在位23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文帝的一生創造了多項第一,不為世人所知。愛民第一,封建帝王無超越者;免除皇糧國稅第一,從即位的第11年起至辭世,全免百姓稅賦;節儉第一,一生沒有建設宮室,曾想建一個露台需100金,等於10戶中等人家10年的收入,隨之罷修;守法第一,文帝免除肉刑,減輕刑法,並帶頭守法;帝王薄葬第一,他雖然創造了中華歷史聞名的文景盛世,倉滿糧陳,駕崩後墓葬卻皆瓦器。

沒有文景二帝與竇漪房太后創造的物質基礎,就沒有漢武帝抗擊匈奴前期的勝利。

來源:《大漢雪恥》作者竇彥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