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毛主席年少時一個洗衣服的舉動,學會負責人斷言:日後前途無量

毛主席年少時一個洗衣服的舉動,學會負責人斷言:日後前途無量

毛主席年輕的時候是一位熱血青年,更是一位富有實幹精神的務實主義者,只要是和他一起做過事情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觸,曾經有一個人,看到毛主席洗衣服,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說道:此人非常的注重實踐,做什麼事情都是親力親為,日後前途一定是不可限量的。

說出這番話的人就是王光祈,這個人和李大釗是好朋友,曾經一起創辦了少年中國的學會,把毛主席介紹進少年中國學會的人就是他,他也是這個會團的負責人。這個會團在繁盛時期會員達到100多人,其中就有毛主席、李大釗等人。

入會以後,兩個人經常在一起談論革命,相互交流,經過十幾次的交流,他深深地了解毛主席的性格,他眼中毛主席是一個想干就乾的人,有一次他提出了一個「工讀互助」的想法,說是要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然而這一個問題他們之前就已經討論過好幾次了,那一次是他們的第三次討論了。

這一次談論又說到了這個問題,毛主席說:「我們不要老是坐著想,只要想到了我們就要去干,你們大家把要洗的衣服全部都拿出來,我去把他們洗了,但是一個銅板一件衣服,不管衣服的大小,統一都是這個價錢,三天以後交錢來拿衣服吧。」大家本來以為毛主席就是這樣隨便說說的,沒有想到他果然就做了,從這件事情上王光祈看出了毛主席不喜歡空談,而是一個非常的注重實踐的人。

果然毛主席就是這樣一個注重實踐的人,後來他提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並且真的就這樣實施了,而且獲得了成功,終於他成為了戰爭到最後的大贏家,也帶領著革命人建立起了新中國,中國人民在他的帶領下真正的「站了起來。」

而發現毛主席這個優點的王光祈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有思想的人,他看中了毛主席的這一點,於是經常在一起交流,他說毛主席日後必成大器,是從毛主席平時的所作所為中看出來的。王光祈以前留學的時候學的是音樂,是一位優秀的音樂家,但是後來在抗戰時期,他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名愛國的社會活動家,他一生都在為中國的命運而憂慮,最後積勞成疾,在德國的醫院裡面病逝了。

他的去世消息傳回了國內,成都、南京、上海等城市都為了追到他給他辦了追悼會,來參加的人很多,蔡元培親自為他支持哀悼,徐悲鴻也為他畫了遺像。作為五四時期的著名社會活動家,作為我國民族音樂的奠基人,中國比較音樂學、中國音樂史學的開創者,可見這個人對中國的影響。而且他一生都以推動社會的根本進步為己任,為改良中國社會貢獻了極大,他完全擔當得起這八個字「生的光榮,死的偉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段歷史 的精彩文章:

抗日戰爭中的悲壯一戰,師長以下全部殉國,自此無人不知川軍

TAG:一段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