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胃鏡的時代,中醫是怎麼窺探胃的大千世界
享受美食本來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兒
可對於我來說,卻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兒
每頓飯只能吃一點,只要多吃了兩口,胃就會隱隱作痛。真的是一邊嘴巴在享受,一邊胃在難受。好糾結
關鍵是過兩三個小時又覺得很餓,正在上班,吃東西也不合適呀。
朋友們說可能是胃炎,去做個胃鏡看看吧
懵懵懂懂的我,有個疑惑,古人肯定也有患胃病的時候,他們那個時代也沒有胃鏡,怎麼知道胃的情況呢?
胃鏡是怎樣一種體驗?還是擔心啊,先了解下胃鏡吧。不看不知道看了度娘嚇一跳。截圖為證,並非小編杜撰的
一看又是麻醉,又是插管的。。。
頓時就懵了,腦海中馬上閃現了一副畫面
在這裡小編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胃鏡哈
在做胃鏡時,有一步是需要把胃鏡的探頭吞到胃中,在吞咽的過程中咽喉會有短暫的疼痛,想嘔吐,是最不舒服的,其他過程並無太大痛苦。
而且現在也有膠囊胃鏡,無痛胃鏡,所以選擇性較大,對胃鏡並不用那麼害怕。
這時候在胃鏡下,可能就會看到胃黏膜有充血,或者滲出物,再嚴重一些可能也會有潰瘍,糜爛等。
一般診斷多是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或者胃潰瘍等。
但現代社會,我們的生活壓力大,熬夜,飲食寒涼等生活方式都會抽調胃氣,傷了脾胃。所以現在都說十人九胃,也就是10個人有9個都會有淺表性胃炎。不信去大街上隨便抓個人做一下胃鏡,肯定多少都會有
而我們作為一名中醫,能給大家的建議,胃鏡可以做,對身體沒有太大的傷害。
但有些童鞋可能打心底對做胃鏡就比較抗拒,比較擔心。這時候怎麼判斷胃裡是否有炎症呢?
是啊,沒有胃鏡的時代,我們中醫是怎麼窺探胃中的大千世界呢?
手把手教你看胃炎
沒錯,就是手診~~
標準1: 此處有雜亂的網狀紋或」十」字狀紋
標準2: 此處有橫紋穿過
標準3: 此2處有紅白斑。
手紋有以上表現的人,平時往往容易有飯後胃部覺得不舒服,有飽,痛,悶,壓迫感,有時還有噁心,嘔吐,吐酸。打嗝後一般覺得舒服一點。
通過手診上的表現,結合伴隨的癥狀基本可以判斷,胃裡有炎症。
比如是說胃氣不降的情況下就容易胃脹,打嗝,噁心,口氣等。
胃裡虛熱重就容易胃疼。
當然我們沒有天眼,看不到炎症的具體表現,如果想確診,可以做胃鏡檢查。
當然不管結果如何,關鍵在於如何治療。
如何治療?
如果出現了胃疼、胃脹、泛酸…你第一時間想到的解決方法有什麼?
嗎丁啉、斯達舒?你造嗎 ,我們中醫也有很多方法哦。
可能有人就會反駁了,中醫不是還要熬湯藥嘛,太慢了,操作不方便。
確實如此,但小編想說,西藥有西藥的方便,中藥有中藥的優勢,這是個人選擇,小編也無法強求。但我們就算不用湯藥,也有解決方法哦。你想到是什麼了嗎?
1、
沒錯,它就是小柴胡顆粒
主治[泛酸、燒心、噁心、輕度胃疼]
小柴胡顆粒化裁自經方——小柴胡湯:
原方:柴胡 半斤 黃芩 三兩 半夏 半升 人蔘 三兩 炙甘草 三兩 生薑 三兩 大棗12枚
參考劑量:
①根據漢制一兩等於15.625g:
柴胡30g 黃芩45g 姜半夏30g 紅參15g 炙甘草45g 生薑45g 大棗12枚
②根據一兩等於5g :
柴胡15g 黃芩15g 姜半夏15g 紅參10g 炙甘草15g 生薑15g 大棗12枚
當然為了更加方便,也可以服用小柴胡顆粒一次4袋
柴胡、黃芩有清局部虛熱的作用
半夏、生薑都有降胃氣的功效
人蔘、大棗、炙甘草能恢復胃氣、恢復津液
2、
半夏瀉心湯 [以飯後胃疼為主]
原方:半夏半斤,黃芩三兩,乾薑三兩,人蔘三兩,炙甘草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
參考劑量:
①根據漢制一兩等於15.625g:
姜半夏30g 黃芩45g 乾薑45g 炙甘草45g 紅參30g 黃連15g 大棗12枚
②根據一兩等於5g :
姜半夏15g 黃芩15g 乾薑15g 炙甘草15g 紅參10g 黃連5g 大棗12枚
胃氣有通降之性,半夏能降胃氣,有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
黃芩、黃連3:1的比例,可以清胃中的虛熱。
人蔘將外周的血收斂到腹腔,利於脾胃的消化吸收
乾薑溫煦了參與消化吸收的血、溫通經脈
3、
理中湯加黃連 [以飯前胃疼為主]
理中湯化裁自《傷寒論》的理中丸
理中丸原方:人蔘 乾薑 炙甘草 白朮各三兩
參考劑量:
①根據漢制一兩等於15.625g:
紅參30g 乾薑30g 白朮30g 炙甘草30g 黃連15g
②根據一兩等於5g :
紅參10g 乾薑10g 白朮10g 炙甘草10g 黃連5g
4、
厚姜半甘參[以胃脹為主]
原方:厚朴半斤,生薑半斤,半夏半升,炙甘草二兩,人蔘一兩
參考劑量:
①根據漢制一兩等於15.625g:
厚朴60g 生薑60g 姜半夏30g 炙甘草30g 紅參15g
②根據一兩等於5g :
厚朴30g 生薑30g 姜半夏15g 炙甘草10g 紅參10g
厚朴、生薑、半夏降胃氣,幫助消脹
同時有紅參、甘草幫助養胃,恢復脾胃的功能。
熬服方法:
藥材倒入鍋中,第一次煎藥時間為大火燒開,小火煎50分鐘,倒出藥液。
將剩下的藥材再加水,大火燒開,小火煎30分鐘,倒出藥液。
熬藥過程中如果水少了,可以加入熱水煎煮。
將兩次的藥液合到一起,攪拌均勻後分成兩份,一次喝一份,早一次晚一次或者中午一次,晚上一次,飯後十分鐘到一個小時服用。喝之前熱透。


TAG:雲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