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段穿越古今的旅程,一場藝術、裝飾和民俗之美的邀約!

一段穿越古今的旅程,一場藝術、裝飾和民俗之美的邀約!

有「牆上博物館」美譽的壁畫,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廣州市黃埔區古建築內的壁畫多繪於晚清,少數為民國初年的作品。

主要分布在建築的頭門門額上方、頭門前後廊、各進的左右山牆、卷棚、後堂後壁等處,內容主要為山水、人物、花鳥和書法作品等。

《太白醉酒》,請將手機向左旋轉90°欣賞

古壁畫,是古建築唯美的「嫁衣」。站在古祠堂的檐檁下,用心觀賞幾尺壁畫,便開啟一段從穿越古今的旅程,讀懂一個個似曾相識、既舊又新的故事。

這是一場古建築藝術、繪畫藝術、裝飾藝術和民俗文化之美的邀約!

《石榴富貴》局部

傳統文化之大觀

黃埔山水類壁畫多描繪崇山峻岭、潺潺清流,遠山近水中點綴著隱隱行人,力圖展現「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磅礴氣勢。

人物類壁畫多為神話傳說、人文典故、戲劇故事等,以宣揚詩禮傳家、功名利祿和仙風道骨等傳統文化為主要題材,尤其在祠堂壁畫中分布最廣,其中《李邕觀帖》《太白醉酒》《五桂聯芳》等題材更是多次出現。

花鳥類壁畫中既有驅邪誌喜類的吉慶圖像,如象徵幸福多子的蝙蝠、石榴、葡萄,寓意長壽的白頭翁、綬帶鳥等,還有富含文人意趣的梅、蘭、竹、菊四君子等題材。

喜鵲圖、墨蘭圖、書法作品

繪畫技法之集成

黃埔大多數壁畫的外框在構圖和設色上模仿捲軸畫的裝裱織錦紋樣,使得這些畫作看上去更像是掛在牆上的宣紙畫,而且大多為工筆畫,採用傳統的重彩設色的技法,賦彩華麗。

也有的畫作以皴擦點染的手法刻意追求水墨效果,如以這種手法創作的《墨龍圖》和《教子朝天》等就多次出現在長洲街道長洲村、大沙街道橫沙村和文沖街道文沖村等古村落中。

《教子朝天》局部,請將手機向左旋轉90°欣賞

黃埔區古壁畫在題材上與廣府其他地區基本相同,但以更加豐富的形式語言獨樹一幟。

這些壁畫的創作者多為民間藝匠,心思單純質樸,但技法靈活多變,其中廷亨陸公祠後堂山牆的壁畫尤其能說明這一點。

《福自天來》,請將手機向左旋轉90°欣賞

文人風骨之寄託

從壁畫落款中我們可以發現,晚清時期的黃埔一帶,活躍著許多畫技高超、享有崇高聲譽的繪畫大師,如楊瑞石、黎蒲生、梁子楠等。

楊瑞石的作品具有極強的文人氣質。例如在長洲街長洲村金花古廟中,一進天井右卷棚處繪有楊瑞石的《嵇琴阮嘯》,內容出自嵇康撫琴和阮籍長嘯的典故。

《嵇琴阮嘯》,請將手機向左旋轉90°欣賞

最左側的阮籍一手撐地,神色專註,嘴微張,另一手放在膝蓋上,自覺地用手打著拍子,陶醉於音樂中。背景則簡練而不簡單,僅繪製山石、石壁石桌及少許青苔,卻渲染出高古清淡的氛圍,並通過近景處的壽石營造出深遠的空間效果。

民間審美之魅力

雖然晚清時期的壁畫極力模仿和吸收文人畫的形式與內涵,但在面對其自身獨特的功能需求時,卻以一種更為鮮活的色彩和藝術語言,展現出迥異於前者且更具民間特色的力量,蘿崗街道塘山村慶堂書室頭門左壁的《漁樵耕讀》就是最好的例證。

《漁樵耕讀》

儘管這幅壁畫在內容和題材上都具有濃郁的宣傳教育意圖,我們還是能感受到民間審美鮮活的生機與魅力。

《漁樵耕讀》局部

這些人中讀書人的面孔最飽滿白潤,神情舒坦,其他人則是皮膚黝黑,身形佝僂。雖然畫面有部分污損,但仍可看到豐富沉穩的色調,勾勒外形的鐵線細描,以及樹木、酒缸、欄杆的不同質感,畫面整體極具裝飾性。

斗轉星移,光陰荏苒,黃埔區的古壁畫大都有著超過一個世紀的歷史。受大自然風雨的侵蝕和人為的破壞,為數眾多的古壁畫已蕩然無存,剩餘的則破損嚴重,保存較好者數量不多,因此其歷史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愈顯珍貴。

《黃埔古壁畫》

廣州市黃埔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編

書名:《黃埔古壁畫》

作者:廣州市黃埔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編

裝幀形式:精裝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

ISBN:978-7-5623-5346-1

開本:12開版次:1-1

字數:12.3萬字頁數:103頁

定價:168.00元

GIF

2018我們同在一行字之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作家賴寄丹最新精品文集——《傳統與現代的邂逅》

TAG: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